齐帆齐2021年度写作读书成长营第98篇/字数1332/累记字数154437
草木蓊郁、粽米飘香,又至端阳。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 端午节。端是初的意思,午指的是万物盛大、枝繁叶茂,选在五月初五这个日子做端午节,反映阳气开始昌盛。
这时候,气温已经逐渐升高,并且比较稳定,不会再有“倒春寒”的情况出现,人们就不用再穿厚衣服了。这就是“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这句俗语包含的意思。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等。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被列入我们国家的法定节日,它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节俗内容丰富,游龙舟与吃粽子是其中的两大主要礼俗。这些礼俗与端午节的传说有关。
相传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汨罗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唐朝诗人文秀曾写过关于端午节的一首七言绝句:
押元韵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一般说来,端午节有以下几大礼俗:
01吃粽子: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02挂艾叶菖蒲: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艾叶菖蒲——驱毒除瘟。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艾叶、菖蒲还有驱蚊的作用,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
03佩戴香包: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04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05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俗活动,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
赛龙舟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重要的是展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今天,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都会追思爱国先贤,传承民族精神。端午节也由此承载了浓郁的家国情怀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尽管时代在变,但家国情怀始终是端午的不变底色。
屈原的家国情怀可以说是端午的灵魂,涤荡千载,绵延不止。而家国一体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图谱和群体共识,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