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享
我在各种场合下,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某个单元举个例子,说明针对这个单元该如何进行教学?其实这个问题是很难答的。目前这个回答也谈不上系统与完整。我以单元导入-课文阅读-书面表达与写作-语法-词汇-听力-Task and projects-回顾与说明这些组成部分,通过一个单元的设计案例,来说明单元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希望给老师们带来启发与思考。
单元导入
单元应当如何导入?
在现行的教材中,导入通常使用很多的听说训练,特别是说的训练。我见过很多老师在导入阶段大量地做口头讨论。还有一种常见方式是大量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我认为口语内容应坚决砍掉:一是没有实用价值,二是课堂操作很困难,没有实效。
为什么需要导入呢?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语言有多少储备知识。二是激活学生学习相关话题与语言的兴趣。通过导入,要了解学生对话题知道些什么?他们对话题感不感兴趣?
例1以牛冿译林版的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单元话题是School life。导入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请学生用英文或用中文写下他们看到school life时,心中想象的学校生活,他们最关心学校生活的哪些方面?(用时两三分钟)
第二步:请学生把这个单元的图片全部看一遍。让他们根据图片与单元标题推测本单元讲的是什么内容?涉及学校生活的哪些方面?(用时三到五分钟)这一步要视学生程度来决定具体的做法。学生水平高就要求他们写英语句子。普通学生只要写出class, schedule, club, subjects 等关键词就行。
第三步:请学生去读课文标题、文中的小标题和后面的综合技能部分。根据课文标题与小标题总结本单元中关于学校生活涉及了哪几个方面。
指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 第二步推测的单元内容与与第三步总结的单元内容什么地方相符?什么地方不相符?
2. 对于学校生活这个话题,我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方面?
3. 根据第三步,标出我最想知道的内容、其次想知道的内容、不感兴趣的内容。分别用简单的关键词列出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比如,最想知道的是师生关系、其次是所学科目、最不感兴趣的是学校的建筑特点。分别将这三条以1、2、3或A、B、C标出,下一步课文阅读时会用到。
4. 有哪些自己很想知道的内容在课文中并没有出现?也用简单的关键词列出。
课文阅读
通读课文
边通读边标出所读段落中自己想知道、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简单标出1、2、3。这并不是说不喜欢就不读了,而是我最喜欢的、想知道的那个内容在这个单元里有没有?在这篇课文里有没有?有可能我整篇文章都看完了,我最喜欢的、最想知道的东西却没有出现。
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自己最喜欢或最想知道的三个内容分别分布在课文的那几个部分里。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自主性的阅读过程。
很多老师觉得教学设计很困难的原因是你只看教材,不看学生。课堂设计的一个要点是不仅要关注教材的内容,还要关注这个内容与学生的关联。如何设计才能让你的学生觉得有意思,有意义。这才是你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比如school life这一课,让学生自己去想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让他们自己到文章里面去找。学生可能有单词、句子看不懂,这没有关系。只要学生按他们标出各段落中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遍读完后学生获得了什么呢?
第一、学生对这整个文章的内容与大意有了初步了解。第二、他们会知道他最感兴趣的东西在哪里。如果有个学生说:老师,我感兴趣的东西一篇都没有。那没关系,找一份报纸,对应于这个单元相同话题的文章中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内容?如果有就读这篇文章。谁规定一定要读课本的?
我的学习原则很简单,你永远不可能强制任何人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心不甘情不愿的学习者是最低效率的学习者。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一个抽象口号,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上,要给学生自主权。如果课本中没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其他的教辅资料中有没有?配套教材里面有没有?网上有没有?我只会规定要读有关school life话题的文章,要读多少字。要选择能读懂的,英语国家的人写的文章就行了。教科书上的文章也是选来的,只不过他们多花了点时间选,也有一定的选择标准而已。
阅读技能的训练
要以单个段落为单位而不是句子为单位,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段落,然后选出生词最少、阅读困难最小的。教学生学习统计数字,每一行大概多少字,一共几行。最后大概算一下这个段落有多少字。
老师备课时要预估一课之中学生需要达到的阅读量。让学生从最简单、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选,一直读够你规定的那个字数范围为止。这些阅读的内容可以为将来做reading skill development做铺垫。
例1
假定我们是在覆盖一个简单的reading skill,叫确定事实性的细节。首先,你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细节,什么是事实性的细节。比如“High school is a time of discovery, learning and hard work”这就不是事实,而是一个观点。
“Huge campus and low rise building”,这是一个事实性的细节,这是一个“huge campus”和“low rise building”。
“I was very happy with the school hours because in Britain school starts at 9 am and ends at about 3:30 pm.” 这里,“Starts at 9 am and ends at about 3:30 pm”就是高考所说的事实性的细节。
如果想用这段材料来训练学生寻找事实性细节的能力,就提前准备估计学生能在这篇文章里面找得出来的细节,并针对性地提问。如果老师第一次做这样的训练,那么老师出的题目应该非常easy的,只要学生读过就很容易找到的事实性信息。到中级阶段,就出一些要琢磨一下才能找到的细节性信息。到高级阶段,就要考察学生能不能理解细节和细节之间的关联与逻辑关系。其实训练到这一步,学生写作已经almost there了。这样他就可以理解,以后我写东西的时候就一定要提供specific的factual的detail来support我的观点。这样所有的文章,不是服务于这个单元的主题,而是服务于这个阶段的技能训练的主题。
关于阅读技能训练,补充说明两点:
第一、假如教师是用阶段性地针对高考要求的阅读技能训练,很快就会发现课文内容不够用,而不是内容太多。比如,要训练事实性细节,整个单元的课文可以很快就过完。用这些内容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肯定不够用,这时就要补充相应的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材料要注意一个重要的原则:所选文章的英语一定要地道,不能用中国人写的英语。因为高考的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所选的都是地道的英语文章。
第二、各类常见的阅读理解测试题也可以用来进行技能训练。通常各类阅读理解测试题与高考的试卷题型非常相近,每篇文章都有各种技能的训练题,同一篇文章后的阅读理解可能有主旨大意题、细节题、猜测词义题。这种阅读材料可以进行单一的技能训练。比如,目前你正在训练辨认细节的技能。你可以选择5~10篇文章或是更多,每次从阅读理解题中把考查事实性细节的题目挑出来,让学生们专门只做这一类的题。比如,只做A文章的2、5题,B文章的1、3、4题。
为语言学习的阅读
我在跟老师沟通的时候,老师常常会问一个问题:“刘老师,课文这样通读完就可以了?就这样啦?”我说当然,剩下的就是学生的事了。因为针对阅读技能的训练目标已经完成了。教学过程的设计核心是教学目标,目标完成了,任务就完成了。通读过程的目的是解决阅读技能问题。老师也许担心的是如何解决阅读中的语言学习问题,或是说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语言的学习。这不是通读过程要解决的问题。语言学习的阅读,是另一种类型的阅读。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我也会采用为语言学习的阅读。它与老师们通常所说的语言点阅读有相近之处。我倾向于不按课文顺序来讲解语言点。
例1
课文中可能有时态的内容、词义辨析的内容、词的用法与搭配的内容。通常老师的做法是一遍过,按课文的顺序进行,碰到哪个点就讲哪个点。我是用“剥洋葱”的办法来处理。在讲解中,会将同一篇课文读好几遍。
第一遍:让学生只关注时态相关的问题。阅读时,只注意这篇文章中的时态用法,特别是与本课的语法项目相关的用法。
第二遍:关注课文中的特定句式结构,可能是长难句,也可能是某种特殊句型或是句子结构。
第三遍:关注课文中的词组与撘配或是短语结构。
第四遍:关注课文中的词的用法,特别是常见多义词在此上下文中的意思与用法的特点。
第五遍:关注同义词或相类的词。
当然,因为是阅读,所以这个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去注意这些内容的表达,而是侧重这些语言内容的理解。如何表达,特别是如何在书面表达中运用这些语言的内容,是下一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
书面表达与写作
书面表达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中的弱项。现行高中课标教材中的书面表达或写作的训练内容太难,大部分学生都无法顺利完成。教材中的书面表达或写作练习也超出高考书面表达题的难度要求。
我主张结合课文的阅读与讲解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此外,就是我常常推荐的《新概念英语》中的书面表达训练也很适合。如何结合课文的阅读,在课文教学中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在阅读技能训练中,我有一个提法,就是为写作的阅读。我做过一个给学生用的reading for writing的训练程序(这个程序的具体操作将在以后公号以文章的形分享给大家)。简略地说,就是让学生挑出他们最感兴趣的两到三个段落,用reading for writing的方法去研究这些段落中的句子、词组与单词。老师要把关的是:所选课文的语言是否地道,英语是否纯正。让学生按程序一步一步往下做,目的是让他们去体会和运用好的英语句子与表达方式。
有老师问我,难道一篇课文甚至一个单元,就做这几个段落的学习?这样行吗?我的回答很简单:想想你的教学目的。这个环节的目是能通过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用这种方法,一周下来,学生能学会3-5个好句子,在以后的英语写作中能用上的好句子。一个学期18周,就积累了50-90个好句子了。如果一个学生每学期能学会运用100个左右的英语句子,高中3年下来他的书面表达能力能不明显提高吗?是的,这种方法没有完全让学生读完课文,可我教reading for writing的目的本就不是要学生读完课文呀!
这种训练方式的难度其实不在于学生学的内容多或少,而是你怎么让学生能认真遵守这个训练程序中的每个步骤,按要求去研究课文中的段落。而且要让学生每个星期都坚持这样做,并掌握3-5个好的英文句子。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与难点所在。你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不是如何把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讲透,而是如何能过课文的阅读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法
在单元教学,读写训练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语法与词汇的学习。在语法学习中应注意几点:
第一,不主张用英语学习或讲授语法。学生没有必要掌握英语的语法术语,用英语讲解英语语法也会让学生感觉很困难。英语语法要用汉语来讲,结合汉语的特点进行比较,才能讲清楚。
第二,语法教学不应当脱离课文,而应与课文学习紧密结合。
第三,语法的讲解要精炼明了,不要太繁琐。
第四,讲解要用归纳的方式而不是推理的方式。
第五,语法主要靠学生自己学习与体会,在课堂上不宜占用太多时间做讲解。
在针对课文的语法教学中,重点是学习本单元所涉及的语法重点。语法教学的方法很多,在这里就讲一种我上课时常用的办法。
例1
比如这一单元的语法是定语从句,就要求学生阅读单元的课文或阅读材料并划出其中所有的定语从句。如果学生水平高,有能力多读,我还会让学生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找与主题相关的文章阅读并找出其中的定语从句。然后问学生三个问题:
第一,问学生能否看懂这些句子。不懂,就找老师问。
第二,问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解释这些句子中的语法。具体而言,就是要学生考虑自己是不是理解了定语从句的结构组成、主从句、引导词的关系,能不能解释清楚定语从句的构成。
第三,问学生是否能把课文中所有的定语从句归类,依据是什么。
如果学生能够回答这三个问题,讲解就结束了。接下来就需要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排列归类,并根据定语从句的构成规则与方法进行自我理解和消化。
针对定语从句,我不要求学生第一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接触时就能完全掌握。定语从句是语法中需要分散去教与学的内容,不可能一次讲解清楚,更不能要求学生马上理解与掌握。这类语法内容,不同于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在一般现在时要加S这类语法。后一种语法内容,老师一讲,学生就明白。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也属于这一类语法条目。定语从句这类语法,要细水长流地反复渗透式地讲解。开始时,主要是让学生积累语料,通过归类式的笔记来积累这类句子,当他们积累得足够多了,老师们就可以集中进行复习与讲解。
词汇
这里说的词汇学习是指 word study,是针对高考常考、生活常用、学生常混的“三常”词汇。在课堂上应当重点解决“三常”词汇的研究与学习。生词虽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查的。新教材中的很多生词超出了高中课标的要求,不必多花时间。
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词典,特别是国外为英语学习者编写的词典。这类词典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其英语释义也能解决同义词辨析问题。词汇的另一个原则是要学生自己动手,要求学生自己去编写课本中常用词的词汇手册(在刘鹰老师公号号里发布过一篇关于“DIY词汇手册”的文章)。
词汇学习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常用词的多义性,准确理解多义词在上下文中的精确词义。第二是了解这些词的用法,并正确运用这些词来造句。简单地说,就是词汇的精确理解与准确运用。
例
以“I was very happy with the school hours”为例,这个句子从词汇学习的角度来说,就很值得注意。从理解的角度来看,school hours中的hour在这里就不能理解成小时。Hour的这个词义,与business hours, office hours中的意思是一样的。在课上就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词的意思,不要让学生模糊过去。让学生自己去查词典,搞清楚hour这个词在此句或上下文的准确含义。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I am happy with中的be happy with的用法很值得注意。中学生会说 “I am very happy with you”,但是很少会说 “I am very happy with the school hours”.这样的句子。学生在运用be happy with 时,会想到后面要跟表示人的名词,但不会想到可以说be happy with the school hours。要让学生去查词典,看这个词组后面可以跟什么样的名词。还要问学生:能不能说“I am happy with my teacher. ”或是“I am happy with my new computer.” 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让他们查词典来解决问题。
★
例
再看一个例子,“He also told us that the best way to earn respect from the school is to work hard and achieve high grades.” 这里有两个动词与名词的搭配需要学生注意:earn respect, achieve grades。首先,earn respect中的earn的准确意义是什么?中国学生熟悉的是earn money,要问他们,此处的earn是什么意思?与挣钱中的earn有什么意义上的不同?这种问题,只有用词典才能最好解决。然后再问学生,如何理解earn somebody’s respect。
深入下去,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个深层的问题:因为respect并不同于中国人所说的面子。通常中国人说的面子是靠地位、老爸、金钱、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等等外在的因素来支撑的。面子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earn来的。而respect是需要自己去earn的。靠的to achieve high grades,自己的奋斗与实力。
Achieve high grades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去处理。问学生,achieve是什么意思?achieve与grades搭配时,具体是指什么?不要满足于说achieve就是“取得”,用一个汉语对应词来匹配一个英语单词,要学生找出对应的英语释义,从英语释义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词的意义与用法。很多时候,学生的词汇理解与运用出问题,就在于他们简单地将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一一对应,而不是去深入地理解英语词汇的原来含义。
这就是我所说的word study,词汇的学习与研究。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能理解这几个词的准确意思与用法。显然,这样研究词汇,一节课也讲不了几个,更没有时间来拓展与联想。老师们肯定会想:这样时间怎么够用?但我的观点始终是:你上课的目的是什么?对我来说,让学生通过上课来解决“三常”词汇,学生准确理解与运用“三常”词汇就够了。要讲透,让学生真的学会。“三常”词汇并不多,认真讲时间肯定是够的。只是要删减很多无用的、超纲的词汇,同时,淡化简要处理其它不重要的词。让学生花时间自己解决生词问题。
听力
听力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听力的提高主要靠学生自己,老师能讲的很有限,在课堂上能做的更是有限。老师在听力教学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给学生指点听力训练的方法与门径。特别是如何突破听力的难点、做听力题的解题技巧。
第二,给学生提供适合、编写得当、有效的听力材料。
第三,在自习与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教材中与单元配套的听力材料基本上是以单元话题为中心组织的。听力材料的难度不一致,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这类材料并不适合作为系统的听力训练材料使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可以当泛听材料,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话题内容。但听力训练的重点还要是放在对节奏、重音、语调及关键词及核心信息的辨认能力的训练上。对于对话类的听力材料,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语境与交际因素。
听力能力的提高真正要做好,还是要靠系统的训练。
基础性训练包括:
辨识英语口语的节奏、重音与语调和识别语流中的含混音,以及怎么听关键词、主旨大意、细节与数字等。
下一步就要训练学生去体会对话类材料中的交际与语境因素与语言选择、语音语调的关系及对应习惯用语。
最后,要结合高考考纲中对听力测试的技能要求与说明进行应试听力技能的针对性训练。
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有这种循序渐进设计,并针对中国学生听力的难点结合高考听力技能要求来编写的听力材料与教程。通常老师们喜欢在高一、高二就用与高考题型一样的听力模拟试题来训练学生,这种方式有一定效果,但效能很低下。
我曾经针对中国学生的听力难点做过一个 “DIY听力完形填空训练程序”,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英语的节奏、辨识重音与语调的能力,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识别语流中的含混音。
Task and Project
江苏译林版的牛津高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task & projects,很多老师对这一部分内容感觉很难处理。
牛津版教材是按照任务型教学理念来编写的。从任务型教学的角度来看,task & project这个环节是单元教学内容的运用与集成,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单元中所学的内容来完成task & project中的任务与项目。每个单元在此环节之前的内容是训练学生掌握要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材料与语言技能。Task & project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技能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最终完成一个项目。我个人认为只有少数真正学会教材内容的好学生与领会教材理念与设计的优秀的老师能完全把握与驾驭task & project的内容,按照教材编者的意图来圆满完成教学。这个环节如果做好,效果是相当好的。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个部分的内容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与基础。我不主张所有老师都按教材的要求去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我的建议是分层次进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一个学期做几个projects,甚至一学期只做一个。要做,就要真正地当作一个任务型项目严格完成,不要走过场,搞形式。对于没有条件的学校与学生,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当作一种拓展阅读,不要深究其中的语言形式与结构性内容。有些学校与学生可以完全不做这个部分,而是将精力放在基础性的内容上,让学生确实掌握最基础的单元学习内容。
回顾与说明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四个中心、三个整体与一个原则。四个中心就是学生中心、技能中心、考试中心、效能中心。三个整体是指三年整体设计、单元整体设计、每课整体设计。一个原则就是KISS原则。
四个中心
★
1.学生中心,就是以学生的需要、感受、水平、前途以及有关学生的一切为中心。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学。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职业存在的必要性。学生中心,应当是教育的本源与常识。这种常识还要通过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来反复强调,本是很荒谬的事。
2.技能中心,就是以语言交流技能,也就是听、读、写(附带说)+语法与词汇(隐性技能)为英语教学的中心。不要把英语当知识来教。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来学习知识,比如,用英语来学习数学、历史,但英语本身却不是知识。如同任何语言一样,英语也只是一种工具性的交流技能。
3.考试中心,就是老师要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交流技能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会如何应付考试。应付,就是不要把考试太当回事,要看透成绩的本质就是分数。要让学生轻松备考,在不作弊的前提下“投机取巧”。
4.效能中心,就是要讲究教学效能。不能为了分数不计精力、时间与经济上的代价,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思维发展及个人前途,不能以摧残教师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为代价去换取分数。无论是教学、学习或是考试,都要考虑如何在最小代价的前提下取得好的结果。
三个整体
★
在单元教学中,需要从高中三年的整体设计出发来考虑问题。教学不要化整为零,要整体设计、局部操作。要真正了解单元教学的设计,就要了解高中三年整体教学设计思路。高中三年的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一节课的整体设计三者是连贯一致、相互关联的。
一个原则
★
关于教学设计,我这里只提出一个原则: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and straight。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要让学生一下就明白你的意图与目标,不要让学生去猜测你想要做什么。不论是一个单元或是一节课的设计,都要有清晰的目标、简明的路径、简单的可操作的活动与练习设计。
最后,我想特别说明一点,我的这种单元教学方式很另类,也很有颠覆性。我的教学设计与方式也与时下的很多教学设计有根本的不同。我在此只是借一个具体案例提出一种思路与方法。当然,因材施教,教无定法。
通过这个单元设计案例,讨论了我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我希望老师们能通过这个案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然后考虑两个重要的根本问题:
1. 我上一节课、一个单元、一套教材、教学生三年高中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 我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来达到或实现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思考这两个问题,寻找适合你和你的学生的答案,便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收益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