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体会和做法。我要分享的有四个方面:
一、做好情绪疏导
著名的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你经历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解读你的经历。青少年的特点是:感受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却很差。而对事情的解读决定我们的情绪,情绪就通过行为来表现。通过我自己对本班学生的了解,我可以发现,很多孩子的成长史都“不平凡”,比如:很小就被抛弃,经历与父母撕裂的痛苦。这样的经历会让他们对人以及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什么的解读?这种解读会让他们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个学校有那么多的“特别”的孩子。面对这些特别的孩子,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最要紧的工作就是情绪疏导。以尊重,接纳的态度去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与他们共情,了解他们的痛与需求。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班级氛围,让学生的心有安放之处,这样他们才会慢慢变得平和,慢慢打开心扉,我们才有机会走进他们的内心,从而获得实施教育的机会。
二、做好方法指导
以我对自己十五年的班主任的工作经历的梳理与反思,我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工作过程中,我有些眼高手低,说了太多正确的废话。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我发现我可以减少说话的量,转而花大量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比如,做一件事情之前,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做这件事的方法步骤,小到如何扫地,拖地,大到学习,班级出游。一件事情结束后,带学生一切分析做事过程中的得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成长的效率明显比单纯的说教,灌输,要好一些。
三、坚持习惯训练
众所周知,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获得的。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好习惯太少,坏习惯太多。面对这样的孩子,抱怨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讲卫生的习惯,及时回教室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交作业的习惯,主动找事做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等等。首先,在训练习惯的之前要跟学生讲清道理,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这个习惯的重要性;其次,和学生一起讨论行动规则,让学生参与制定规则。正面教育专家简.尼尔森说:孩子更愿意遵守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再次,给孩子合理的自由;以训练班级同学中午12:25之前必须回教室的习惯训练为例——为什么中午需要提前五分钟回教室?回教室之后做什么?
四、丰富班级生活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我校的学生有如下特点:第一,喜欢跟风,人云亦云,做事光有激情无脑子,究其原因,是他们精神世界贫乏,没有思想,缺少人格独立性。而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他们不爱阅读,不会思考,更不会判断。第二,冷漠自私,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或者畸形。他们未能发展出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力,处理事情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第三,不能专注地做一件事请。对于具有这样特点的学生群体来说,改善他们精神的荒漠,修复他们人格的缺陷和提升专注力才是重中之中,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他们是无法学习的。对于班主任来说,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路径就是丰富班级的生活,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比如,通过听音乐练字,体会呼吸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通过阅读分享会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欣赏和观后感分享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通过外出参观来提高学生的视野以及训练人际互动能力;通过今天我为你点赞来培养学生的发现美的习惯进而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今天,我的分享就是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