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卖产品,还是卖你自己,都要先找到自己身上的最闪光的卖点,然后给它找一个超级词语。
我们把每个词语比喻成一个抽屉,抽屉里面存放的就是人们对它的认知、联想、感受。有的词语看起来非常高端,因此所有人都想把它贴到自己脑门上,比如面试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自己“领导力”、“沟通力”、“学习力”等等很强,等说得人太多之后,这些词汇就通货膨胀了,你得表现地异常突出才能说服他人把你和这个词语画上等号。
还有一些词,因为其模糊和深奥的含义,所有人或者品牌都抢着占据它们,比方说洗发水和护肤品最喜欢的“美”,许多女性产品非常喜欢的“做自己”,家庭产品主打的“爱”。人们争抢着去诠释这些词,给它们赋予新的含义,就像在一个抽屉里塞满了太多的东西,打开抽屉的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前几年在一家高端护肤品的市场部打工,说实话,我真替这家公司的某些产品感到不值,明明非常有市场并且有独特优势,但因为其可以夸耀的点实在是太多了,市场部想要把所有卖点齐刷刷地堆砌上去,又用了各种各样炫酷的平庸词汇装饰它,反倒使它泯然众人了。
这是销售产品,再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销售“自己”的案例。之前参加过一场面试,面试者的现场表现都大差不差,无非是说自己有什么什么能力、什么什么经历,但唯独一个女生很特别,她说自己是“氛围组”。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词,但非常有魔力,因为我们一听到就有很实在的画面感,如果她只是说“我非常善于与人交流”,好像比“氛围组”高级很多吧?但是听者完全不知道她要表达什么,听一下也就过去了,不会产生“印象”。
所以合适的超级词语是什么,是足够熟悉又相对陌生,让人一听到、一看到就可以联想到具体的画面。当你向他人不断重复这个超级词语,你就拥有了你的【定位】,这是普通人最容易上手的扩大影响力的策略。
然而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超级词语?
因为我们总是急于展现自己平庸的优秀,想要面面俱到地表现自己,可往往适得其反。定位,就是要和人性的弱点做斗争,稳、准、狠,找到最重要的主干,持续发力,然后狠心剥离掉那些白白消耗精力的细枝末节。
只有放下包袱,把自己变得足够轻盈,才可以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