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这篇文章大概写下了标题,稀稀拉拉写个第一段就没有了然后。今晚突然想在<简书>发布一篇文章,发现自己后台这篇半成品,那就继续完成。
最早看到网上说写作可以变现,我的那个心一下子被撩的不要不要的, 写作创作的欲望快速升起,兴冲冲地我注册了《简书》账号,一兴奋就容易飘,感觉自己水平高,精力充沛,一个写作平台还感觉不够我发挥,一股脑兴冲冲地又注册了好多平台的账号,如头条,百家号,还有更早期微博,微信公众号,憧憬着自己每天可以高产,做到日更,只要自己笔耕不辍,各个平台都会遍地开花,将来有一天我会能成为一名自媒体大v,实现财务自由,迎娶白富美,当上CEO,走上人生巅峰(额,拿错剧本了)。
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快我就被现实打脸了,别说日更,就连一个月一篇我都交不了差,注册帐号后也只是作为一个访客,刷着别人的文章。靠激情办事总是不靠谱,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不能持续下去,很快就会偃旗息鼓,甚至万劫不复,
在我注册后发了几次碎碎念后感觉江郎才尽了,肚里没货,后面结果直接销声匿迹了。
记得来时路,方能向远方。如果搞不清楚我们在简书上写作的初心(动机),后面写作就会有很大影响。今天为什么又回来了呢?因为我这半年时间通过阅读,突然发现了让自己认可的靠谱写作的动机。跟大家分享一下,欢迎大家后面留言赐教指正交流,让我们在简书这个优秀的平台能够一起重觅初心。
1.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天的经历会带给我们更多地思考,我们瞬间会有很多感悟,通过写作,让我们快速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感悟,才不会出现时候记不起来的尴尬局面。尤其对个人的一些惨痛教训,我们把他写下来,写的过程中透过文字不断刺激我们,让我们印到骨髓里,后面还可以随时查阅这段经历,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2.我们日常在阅读图书和文章时,也会有触动点。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我有个习惯,在阅读公众号文章觉得不错的文章感觉读懂了就收藏一下,觉得以后再想看再找,其实大多数情况收藏的文章与我都是“后会无期”。阅读纸质书保留的还是“学生党”时代的旧习:把书从头读到尾,中间金句划线标注,再好些就是原封不动地摘抄到读书笔记本,这样心满意足地觉得完成了任务。这里我想说地是我们在阅读中的感受也是灵光乍现,可遇不可求,遇到了要快速记录,同时我们也要多思考去领悟。读书结论不重要,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很重要,一般我们喜欢记结论,但这样容易让我们产生懂得“错觉”,但是随便得来的也随便遗忘。但是我们能经过我们的思考推导出这个结论,把它与我们个人的生活或工作发生连接,这个就不容易遗忘,阅读要把这个写下来,我们便会记得更清楚。
3.前面说的是写作。后面想说为什么在简书上写作。
(1)如果我写作完了,写在自己的小笔记本上,估计也就我自己看看,或者朋友圈里有限的人看看。
但是在网络写作,数量级拓宽却异常惊人,互联网让我们的文章能够快速传播,我和他和她的距离只有一个点击的距离,而且一篇文章发布可以多人同时阅读,后续也会有更多次阅读。很多写作平台,选择简书是因为这个平台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伙伴,虽然我们天南地北相去甚远,但是见字如面,志趣相投的优秀伙伴即便不打照面也会心照不宣,一起聊得热火朝天。
(2)在简书上写作,可以借助文字与他人交流。读刘未鹏的《暗时间》中有个观点很认同: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些盲点,盲点之所以是盲点就是自己觉察不到。每个人的盲点不一样,你的盲点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到补充,别人的盲点也会被你纠正。
所以选择在简书平台写作,希望通过我的文字与大家交流,让我的的盲点从别人那里得到点拨,也希望我的文字带给大家一点点帮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恒心难守。愿我们每个在简书平台创造的小伙伴能够在这里觅得初心,守住初心,圆圆满满,用文字照亮彼此,温暖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