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所散发出的特质,在他人看来,存在巨大的差异,故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譬如你专注于做一件事,有人认为:“哇,你真的很厉害啊,有这么强大的专注力”;有人却认为:“对一件事如此沉迷,一定是存在精神上的偏执”。再比如,你做事客观谨慎,明察秋毫。有人认为:“你做事富有原则,很了不起”;有人则认为:“装什么假清高,刻板固执”。
所以,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不同的你;不要过分追求同等性看待,也忘记自身什么优点或者缺点。你所拥有的不过是自身的特点,进而衍生出个人的卖点。
不必将自己装在别人眼中的模子里用力挤压,经过痛苦的挣扎,最终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像人一样的东西。你的特质被模子的边缘切掉了,而他人的特质也不可能融入到你这副新的躯体里。最后的结果如同邯郸学步,连自我的最初特质也全都忘记了......
当我们努力按照别人给的样子而活时,恰恰就中了别人的圈套。受了别人蛊惑性的引导,便会被牵着鼻子走;而你会因为内心真实的想法与之对冲,思想变的扭曲,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当你内心崩溃,整个人“废掉”时,塑造你的人不过轻叹一口气,感叹自己失去一个傀儡玩具,仅此而已......
无论何时,我们必须保持思想的独立。这是上天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也是唯一可以通过自我意识自由支配的东西。真正自由的人,不需要依赖别人所赋予的根基,这无关教派、党派、亲情、爱情等等,而真正的根基就在自己的心里。
学会自我接纳,就是让自己认识到所做一切事情的真实意义。将自身所有的特点,经营成独立自主的卖点。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强大的内心和精准的判断力,而非人云亦云,也无需控诉别人是错的,只需保持自我意识中对的东西。
昨天骑行去狼牙山,路上遇到一个骑电动车的农妇。她刻意放慢速度与我搭讪,说:“你们城里人真是吃饱了撑的,有力气没处用可以帮我们来种地啊。你自己出来一定要小心坏人,到了景区坑人的人多了去了,不买东西想走,门儿都没有。干吗去狼牙山那么远的地方,前面就是龙门水库,不要门票,我家就在附近,你给水壶补水啥的不要钱,我家还有船,价格公道。”
她与我谈话表达出几个要点:第一,你有闲有钱;第二,我是好人;第三,景区都坑人,我不是吓你;第四,我家就在景区,你可以信任我。第五,虽然是陌生人,但我不会赚你的钱。
每一个主动和你搭讪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她会尽可能表达出善意。在这次对话中,她尽可能的表现出她的优点,而给予我“忠告”指出他人的缺点,但她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所以结果是丝毫没有卖点;所以她让我更加不信任,因为她通篇都在表达:“你给我钱,我带你玩,既省钱又安全。”
对于她这种过度宣扬,我对她的回应是:“我就是易县滴,到家了老乡还能坑我呀;我老家也有地,等需要我时我就帮忙去。我赶着回家,谢谢您的盛情,有机会一定去。”说着,遇到一个大下坡和她拉卡了距离......
其实好坏,优点和缺点都没有写在人的脸上,如此的刻意宣扬,难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她错就错在没有认清自己,一个农妇本来的面貌应该是朴实、憨厚、少言寡语和发自内心真诚的善意。而这些我在她的言行举止中未见分毫,所以我便立即否定了她所阐释的意义。
上面的例子也许有些不恰当,但这是在表述你所见的人的自我接纳型意识。所以这些是一种互动型关系,没有社会沟通,便失去了讨论的价值。
所以人不必悲观厌世,更无须有过度膨胀的心理。你自己身上的特质,是你此生最为宝贵的东西。当然,放开一些观念,并不是要求你一意孤行,从此与社会脱离关系;所谓正确的自我接纳,是每天看到、学到更多更多的与这个社会相关联的理念与意识。
愿您忘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顺应社会的发展,找出自身顺应这个时代的特点和卖点。不盲目去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这是个共享的社会,思路的转换,便是可以做到“利人利己”......
好啦,明天写自己120公里狼牙山之旅的经历,谢谢您的耐心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