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写一本回忆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未想过要写回忆录,觉得这事与己无关。因为我即无熠熠发光的荣耀史,也无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我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平头百姓,无大喜大悲,也无大起大落,草木人生,一介布衣。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喜欢回忆往事了,常感叹时光荏苒,往事如烟。忽然有一天发现老母亲竟然记不起前几日到孙女那儿去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已说不清那些老掉牙的陈年往事,望着母亲苍老而混沌的目光,我突然意识到,总有有一天我也会把过去一点一点的遗忘,也会把那些美好的记忆一点一点的丢失。我应该乘我还没有完全老去的时候,把那些不想忘记的事情记下来,把在我生命中过往,使我生命五彩斑斓的人记下来。把我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说出来。
    人生是一笔精神财富,它是一个家族的传承,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我发现老年大学有一个回忆录班,正合我意。但真正要启笔写回忆录,对我这个没有写作经验的人来说,还是困难重重,不知从哪着手。回忆录班沈全梅老师给了我启发:新手入门可以从写一件事开始练笔。这时我想起年轻时一件趣事,我在农村插队落户时,把我养的鸡带回上海。在上火车之前鸡受了惊吓逃出来了。于是满月台追捕鸡,搞得很狼狈,也很搞笑。当时就很想把这件趣事写下来,还是没有动笔。现在正好借此机会试笔。于是我的第一篇习作《养鸡》就这样出来了。快到过年了,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尽管生活不太富足,但那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期盼记忆犹新。接着我又写了一篇《裁缝》。沈全梅老师还把我的《裁缝》投给新民晚报,竟然刊登出来,这无疑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在写这两篇习作时我有了新发现,原来我一直心存顾虑,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好,写不出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没想到真动起笔来,往事如沉船浮起,里面每一个房间,每一个物件,都清晰起来。我竟然可以记起一些细枝末节的情景,比如我眼前可以浮现出小鸡出壳时,湿漉漉,挣扎着想站立起来的样子;我耳旁还能听到裁缝缝棉衣时嘶嘶的拉线声,这些被挖掘出来的记忆让我惊喜不已。其实我们的记忆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糟,我们只是被习惯性思维束缚住了,自以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可逆转,听凭它生锈颓废,自暴自弃。写作会不停的启用你的大脑细胞,挖掘你的记忆,往事如泉涌,流淌不息,让你的大脑保持活力。沈全梅老师曾经说过:大脑皮层要不断有新的刺激才能减缓衰老。必须要有强烈的感受,才能让头脑高度敏感起来。
      在写作班我有幸认识了沈全梅老师,她是一个睿智有趣的老人,她那幽默率真的性格常常在提醒我,我们还年轻。她消除了我对写回忆录的畏惧心理。告诉我写回忆录不关乎你有多少文学水平,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情境,真实的叙说,由心而生。这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在写回忆录过程中不再纠结雕文刻镂,绣口锦心,放下包裹,随心而淌。重新感受一次风华正茂,重新感动一次生命的真谛。写回忆录是对人生的反思,是对生命的探就;也是与自己对话,更是对故人的追思。真实记录,是对历史敬畏,对后人负责。
      自从拿起了笔,我的晚年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我断了多年爱追剧的习惯,不再混混沌沌虚度余生。我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并 喜欢思考了。我开始列书单,通过学习来提高我的写作技能。我也列出了许多写作命题,准备一项一项去完成。我要把我生命里的点点滴滴,用我的笔串成一本我自己的回忆录。刘慈欣在《球状闪电》说到:人生的美妙之处,在于迷上一样东西。我迷上了写回忆录快乐无比。
“独仰飞鸿留一笑,爪泥着墨尽豪情”。不辜负我有幸来到这个世界。
             

                写于2019.3.14
                修改于2021.9.23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