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了一天的座谈讨论会,围绕着近期要开展的几项课题研究,集中探讨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在已经确立的几项做事准则中,把每一次会议都当做锻炼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自从以这样的角度看待会议,随之而来的感受是每一次的会议都有很大的收获。
有几点体会:
01 向高手学习严谨的工作态度
这一次的课题承担单位选择的都是具有一定科研基础和相关工作经验的技术团队,每一项课题的汇报听来都非常的专业,技术思路清晰,技术方法科学,和本土的实际情况贴合得很紧密,整个研究框架有现状、有问题,有目标、有方法有策略。
当然,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来源于严谨的工作态度。每一个专业人士能够成长为行业内的专家和高手,首要的一条就是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都绝不敷衍。也许最终呈现的成果不一定是非常全面和符合方方面面的要求的,但是,能够获得各方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让人能够信服研究的过程和结论,已经是很值得肯定的。
反问自己,经常处于一个审视和评判别人研究成果的角度,如果将自己换到对方的位置上,是不是还能够静下心来,做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成果?
无论何时,对待工作,不要敷衍,要严谨。
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02 术业有专攻,向专家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
今天早上的课题讨论各自有不同的方向,但基本都围绕着“生态”这一个主题。在大家点评和提建议时,几个教授专家都提到目前几大生态板块的定位和问题把握的不准,提到了涉及到的几项规划已经取得系统成果,要充分借鉴的问题。还有在气候变化研究中要关注不同研究尺度的问题,对整个大生态系统,对区域城乡建设布局的研究,是要基于不同尺度的研究才能够提出相应的结论的。
还有几个骨干型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的考虑,这些都是我所不熟悉的。后期找来相关资料之后,要学习相关的知识。既要在自己的领域专业精通,也要对相关所涉及的知识尤其是本土的有所了解。
03 学习是一件漫长而没有止境的路,我需要努力的还很多
明明做的是自己原本专业内的工作,但现在感觉更象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学科。一方面是因为原来参与的系统性大的项目就很少,专业领域知识结构和系统还并未完全构建起来,另一方面,面对专业领域的系统变革,涉及到的学科知识、理念思路都更加综合、宏观,但具体每一个方面又要很专业熟悉,对自己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总的感受就是,原来的基础就不扎实,现在又要学习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学习之路,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坐在台下点评别人很容易,但我不能满足于此。
“一个人在人前怎么糊弄都行,但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句话时刚刚在卢思浩的书中读到的。对,就是这样。我要的不止是在人前显摆,看似专业,那只是看似。要有深厚的功底,架得住自己和他人一连串的延伸发问。目前的我远远达不到,只是能够应付面子上的东西罢了。
要学到什么程度?以什么为标准呢?
就以最近提的,全面系统、深入领会地学,还要能够转化为实践地学。这是放到哪里都能适用的学习标准。就以此为标准,努力学习!
ps:继续学习了英语。今天继续学习了60分钟英语,明显比每天只学习30分钟时的效果要好。原本就只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每天只学30分钟,就意味着分散的几次只是蜻蜓点水似的听了几句。要想有效果,必须投入时间,每天60分钟,现在看来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