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谱赋——颂张启斌《中华平气法二十四节气恒日万年历》

《中华历谱赋》

——颂张启斌与《中华平气法二十四节气恒日万年历》

作者:小鱼儿


夫天地者,阴阳之纲纪;岁时者,寒暑之枢机。昔者伏羲画卦,定四时于混沌;黄帝制历,分八节于苍茫。然斗转星移,岁差渐积,历法屡更,终难尽合天道。今有张公启斌,承先贤之遗志,著《中华平气法二十四节气恒日万年历》,以平气之法,溯古追今,融阴阳之变,通万物之理。其功若北辰悬天,其义如江河行地,岂不壮哉!

若夫平气之法,肇于上古。夏历分时,以斗柄指寅为岁首;汉武颁历,纳节气于《太初》。然古法以均分岁实,谓之平气,虽简而近道;后改定气,依黄经定序,虽精而失朴。张公独辟蹊径,取平气之均衡,融定气之精微,遂成恒日万年之历。此法既合农桑之需,复应天象之轨,可谓“承千载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至若二十四气,乃华夏农耕之髓。寒露凝霜,鸿雁南飞;小雪封地,糍粑祭祖。张公之历,不独列节候之名,更详析物候之变。如立春三候,“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清明之时,“桐华始绽,田鼠化鴽,虹霓初现”。其文辞雅驯,其理致深邃,观之若四时画卷,读之如天地诗篇。

且夫历法之用,非独纪时,更系民生。古者以节气定耕获,今人以历书导百业。张公之历,兼采《太初》之制与《时宪》之精,融干支纪年、物候农谚于一体。譬如寒露,“北方秋深,南国渐凉;晚稻灌浆,冬麦待播”。其言简而意赅,其例实而理真,诚为“百姓日用而不知”之至道。

嗟乎!历法之兴替,乃文明之缩影。昔者《淮南》载节气之名,《周易》言至日之闭;今者张公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观此历书,上应天时,下合地利,中顺人和。其名虽曰“万年”,其功岂止万年?后世览之,当知中华历法之精微,非徒数字之累,实为天地之心也。


赞曰: 

启斌张公,继绝学于既微; 

平气之法,贯古今以通规。 

廿四气转,应农时而布德; 

恒日历成,垂万世以昭辉! 

中国首部“恒日万年历”(春节纪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