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过得最幸福的人莫过于那些月入两三万的。
这年头,朋友圈里传的假「马云金句」太多了,诸如什么「今天的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的我让你高攀不起」和什么「别低头王冠会掉,别流泪敌人会笑」,一时间来了句真的,倒是让人有点吃不消。
虽说大家都嘲讽马云仿佛在说「何不食肉糜」,但现代这社会,月入两三万的人半条腿迈入中产,月入过万则是「潜力」和「优秀」的基本前提。
可能我之前在上海待得太久了,原以为月入过万是大城市的基本款,后来看了调查数据,才得知,即便是魔都、帝都什么的,绝大多数人都工作数年也无法月入过万。
那么,那些月入过万的 90 后,到底过得怎么样呢?
在我第一份工作时,月入破万是 HR 最爱拿来做宣导的关键词。
HR 面带微笑,站在会议室里,翻动 PPT,为台下几十名西装革履的应届毕业生讲解,有时优秀主管也会来说两句。
HR 或主管热情洋溢,说:「应届毕业生能不能月入过万呢?能!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我承诺!我做到!」
台下齐声道:「我承诺!我做到!」
吓得我以为这是哪个传销组织。
HR 面对的是业务岗。
对于不少应届毕业生而言,想要刚毕业就月入过万,多数都是业务岗,也就是销售。
销售是个人人都能做的活,但还真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活,因为门槛低,所以淘汰率更高。
问起收入来,确实优胜者能够月入过万,甚至好几万,但是月月开不了单的人大有人在。
我记得在 2015 年暑假时,公司业务刚刚在上海起步,人少,对于销售团队的激励、福利都比较大,确实有不少人,工作才几个月,便能月入两三万。
可惜好景不长。
等到公司制度逐渐完善,人员逐渐饱满,划分逐渐明细,多数人的业绩都开始变少,能上升到主管的都是少数,总监则寥寥无几。
钱越来越不好转,职业道路也越来越窄,可能刚毕业月入过万,坚持到三年后,依旧是这个价,没有升职空间,更多人是三年后,连这个价都没了。
再换工作,除了销售岗,其他岗位都找不着了——
因为核心技能除了销售外,其他全部缺失。
做业务月入过万的 90 后,赚得都是辛苦钱,生活品质难以提高,他们每周只能休一天,甚至没有,常常早九晚十一,这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我曾见过我一个朋友,在刚刚做业务时,每次喝酒聚餐得知有同伴离职,都哭成泪人,几年过去后,他们都胖了几十斤,而酒桌上的兄弟义气,可能真的只是酒桌上的了。
月入过万的 90 后中,占了大百分比的依然走得是职场精英路线。
这条职场精英路线,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带光环,学历好绩点高,有漂亮的实习履历,以及强于同学历人的专业素养,毕业后就进入名企,踏踏实实升职或一两年一跳,月薪都从几千涨到几万。
另一种是强技能、强拼搏型,和学历与出身无关,他们最开始在职场中担任的都是小角色,但凭借对某个技能的不断钻研,最终成为稀缺型人才,从而在默默无闻一两年后,猛然爆发,高歌猛进。
无论是哪一种,能力和视野都绝对是强于同龄人太多。
这两类人,如果有着更大的野心,通常都不会满足于单一技能的精进,会逼迫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走上企业高管或自主创业的道路。
我在第二份工作时月入过万,自认为属于第二种,出身一般,无专业背景,起初默默无闻,不断强化自身在内容这单一技能的实力,再进阶学习运营、品牌、新媒体、产品等知识,最终自主创业。
在我第二份工作时,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研究「年薪20万至80万的高端互联网人才」,除去 70 后和 80 后外,那些月入过万甚至数万的 90 后,无非都是这两种。
这两种人都有两个核心关键点:
1.拥有不可替代性的专业能力
2.拥有不断充电和学习的意识
太多名校光环的人最后混得不怎样,更多普通学校的人一辈子平庸,归根结底,无非是:没技能,还懒。
职场精英路线的 90 后,过得怎么样呢?
他们有着较高的自我约束力,以及有着更焦虑的内心,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付出给工作了,即便是在下班后,也很少去撸串、看综艺,而是选择看书或者学习技能。
他们极度在意「时间成本」,休闲娱乐更倾向于「有逼格」的玩法,哪怕是出去玩,也要玩一些「有品位」、「有趣」的东西。
这群人,便是马云说的「过得最幸福」的那群人,事实上,他们处在最尴尬的局面——
钱是赚得还不错,但还是买不起房,凑够了买房的钱,才发现不是学区房,以后孩子读不了好幼儿园、小学,养孩子也不一定养得起。
这些月入过万的 90 后,追求生活品质,但内心世界,极度焦虑。
还有一种月入过万的 90 后,既不是靠做销售赚大钱,也不是稳扎稳打做职场精英。
他们选择了 soho 工作方式,可能是独立设计师,可能是独立广告人,或者又是网红,网红又分为微博网红、知识网红、直播网红、自媒体网红等等。
这群 90 后,通常在家工作,常常被人视为「敲敲键盘或者拍拍照」就能赚很多钱,提起他们,不少人是既羡慕又不屑。
其实,这类 90 后,跟职场精英路线有着同样点——
1.拥有不可替代性的专业能力
2.拥有不断充电和学习的意识
无论是写作还是设计又或是运营淘宝店,都是需要极强的专业能力才能到达「敲敲键盘或者拍拍照」就能活的程度,毕竟,这钱要是有那么好赚,那人人都不会去上班了。
这类 90 后,性格会更加棱角分明,有着更强的自尊心和不可妥协的原则性,和他们相处,有时会觉得他们情商极高,相处起来有趣又轻松,但在某些点上,又会觉得这群人压根没有情商,怎么那么说不通,那些点,就是他们誓死捍卫的原则。
有些精分的样子。
这群 90 后,往往也会走向极端,要么变得内心极度强大,最终成为令人记住和钦佩的顶尖人才,要么开始自我毁灭,慢慢变得穷困潦倒甚至精神状态出现严重问题。
你看,网络上传出自杀的网红、作家、音乐人、创业者还少吗?
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
不管是哪一种月入过万的 90 后,他们让人记住的,并不是「月入过万」,更不是「90后」。
而是相匹配的能力。
收入低有收入低的苦恼,收入高更有收入高的焦虑,总之,无论是苦恼还是焦虑,都不得不承认,90 后的口碑越来越好。
最小的 90 后,也已经十八岁了。
可能,90 后以前口碑差,是 70 后、80 后在媒体上渲染的,并不是 90 后口碑以前差现在好,而是……
90 后正在慢慢接管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