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公众号药师韩露。
经常会在医院看到这样的宝妈,急急忙忙来到药房窗口前,上来就说:“快快,孩子烧的厉害,快取个美林。”药物拿到手,甚至来不急听我的用药交代,打开就着及的喂给孩子。晋升为孩子妈之后,我很能理解宝贝妈此时焦虑难安的心情,面对宝宝发热有莫名的恐惧感。现在,就请听我好好说一说宝宝发热到底该怎么办?
首先,发热并不全是坏处,适度的发热有助于消灭掉宝宝体内的病菌和病毒,这样一来就有可能缩短病程,还可以提升宝宝的免疫力,所以宝妈们就经常会听到医生或者药师交代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使用退烧药。当然,发热会导致宝宝不舒服,在6月-6岁之间还可能因为过热而引起热性惊厥,也不能掉以轻心。
那么,怎样测量温度才准确呢?之前就有宝妈给我留言,说宝宝晚上一直是低热,但是临睡前哭闹的厉害,体温一下就上去了。要注意,测量体温前,要让宝宝尽可能的处于安静的状态独立呆一小会,具体时间以15分钟为宜(做不到就尽量吧),这样能排除运动、哭闹,乃至拥抱者的体温对孩子温度的影响。另外,体温的高低也不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唯一标准,也并不是大家理解的温度越高,病的就越严重。发热并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同为症状的还有鼻塞、咳嗽这些,都叫做症状。而我们现在用的退热药,只是为了缓解发热这一症状的,并不能根治疾病,也就是“治标不治本”。
那么,如何使用退热的药物呢?目前,推荐的用于儿童的退热药有布洛芬(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尼美舒利可能引起肝肾损害,已禁止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同样安乃近、阿司匹林不推荐常规用于小儿退热治疗。这里还要再强调一下,市面上很多打着“小儿”字样的儿童复方感冒药里都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的,我个人是不推荐家长给婴幼儿选择这一类药的,家中给宝宝吃药的时候尽量先看成分,避免吃重了造成药物过量。一般会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使用退热药,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宝宝没有到达这一温度已经表现得非常不舒服,也是可以使用的,也就是说,降温是以让宝宝舒适为前提的。
目前,泰诺林和美林都有两种剂型,一种是混悬液,一种是滴剂,这两种剂型的用量是不一样的,切记因为过往的经验直接用药。每一种剂型药品说明书中都有结合年龄和体重的具体用量表,大家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选择正确的用量就可以了。
美林,小于6月龄的宝宝,不要擅自使用本品,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5小时。用于发热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的话,要去就医。如果孩子有脱水的问题,不要使用本品,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要注意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的药品(例如复方抗感冒药)。混悬液的打开方法是用力按下外瓶盖同时反时针方向转动。
泰诺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儿童退热药的首选。小于3月龄,不要擅自用药。另外,小于3月龄的宝宝,有发热的症状都要就医。每4小时可口服一次,每24小时不超过5次。如果宝宝有肝损伤的话,不要使用本品,可以选择布洛芬。它的混悬液的打开方法同样是用力按下外瓶盖同时反时针方向转动。
另外,使用退热药的同时要注意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这样不仅有利于散发热量,更有利于促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以免蓄积中毒。有的家长会问,同时使用两种药,会不会效果加倍呢?不会!就算是会,效果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由于两个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这无疑会加重宝宝的肝肾负担。但是又有家长问了,那为啥有的时候大夫会让两个药交替使用呢?这两种药物交替使用并不做常规推荐,一是在临床上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益处,二是加大了家长操作的难度,容易出错。但是也有一种情况是宝宝使用一种药物,退热的效果并不好。例如使用的美林,2小时后温度又上来了,宝宝表现的很不舒服,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到再次使用美林的时间,那也可以使用泰诺林。但也要注意,单种药物30分钟后才起作用,2-3小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也是两个小时内不要交替使用的原因。
最后,温馨提示,降温是以宝宝获得舒适为目的的,如果宝宝睡的很安稳,呼吸平稳又不哭闹,是不用叫醒宝宝喂药的~
大家如果喜欢,记得点好看哈。关注我,药师韩露,每周至少两更,普及安全合理用药知识,还可以免费药物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