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讲叶老师讲到反思,比如反思的三个问句,想法需要通过三个问句转化为行动,在易效能的思想里叫做明确意义。今天叶老师要给大家分享的一句话就是“先有意义再有行动”。很多人都会列清单,但在易效能的观念里,大家列出来的往往都是杂事。好比家里的衣柜,很多人都会整理,但是往往整了又乱,就是因为大家只是知道分类,却不明白意义。今天叶老师给大家谈一谈正确的做法,先有意义,再有条理。条理指的是分类,意义指的是筛选。
还记得叶老师说过我们要记录下所有的想法,但是因为想法太多,不能花费太多精力在新想法上,否则就不能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大概只能花费1%的精力在记录上,当我们处理完当下的事情,再回头来梳理这些想法。有一些可能不重要需要删除、有些比较紧急,要当下处理。有些可能还未想好,要进入将来也许。剩下的事情就进入日历和情境清单。所以明确意义意味着选择和取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80%的事情不需要做或者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做。当我们删除不需要做的事情和还没想好的将来也许的事情,剩下的就是承诺。一类是对时间承诺的事情进入日历,另一类是对时间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可以根据情境来归类处理的事情。为什么先有意义再有条理呢?就是因为人生有太多做不完的事情,我们只能做重要的事。所以我们需要对每件事进行思考和评估。在明确它的意义之后,把那些不重要的删除,把暂时没时间做的搁置,剩下的事情就是必须做的。需要我们更加严格去分类,所以才有日历和情境清单。日历不能安排太满,情境清单却有很多。所以情境清单再进一步分类为:在家、在办公室、在电脑上、外出等等,正是因为多,才需要分类,这样具体处在某个情境下才能迅速调出清单去完成。当然这些分类只有通过软件才能做到,单靠纸笔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这个系统特别适合当下有非常多事务需要处理的朋友们。
今天叶老师和我们分享的是先有意义再有条理,而不是直接做整理。如果您觉得有帮助,请关注易效能微信公众号和叶武滨时间管理精品课,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