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平凡的人也不容易

你是愿意做一个伟人轰轰烈烈地活着,还是愿意做一个平凡的人,简简单单过一生?”刘墉曾经这样问一位朋友。

没想到,朋友回答得很干脆,也出乎刘墉的意料。

朋友这样说道:“我选择后者,因为即使做个平凡人也不容易。”

“我希望获得,但要知道满足;我好逸恶劳,但要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求取利益,但要知道利义之分;我希望平静,但不去扰乱别人;我爱好自由,但不干犯法纪的事;我事事为家着想,但要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

“这是平凡人最起码的条件,听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哪!”

我读到这段话,深以为然。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需要耗费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工作、养育子女、赡养老人。

要是能躲过天灾,躲过战乱,不遇歹人,不生大病,就已经非常幸运了;要是还能家庭和睦、收入稳定,那更是天大的福泽。

然而,平凡绝不是平庸,简单更不是就此躺平。

俞敏洪的个人经历,正是不甘平庸、将平凡书写成传奇的最好佐证。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个还未脱去稚气的少年,一个木匠的儿子,正在江苏江阴的稻田里挥汗如雨,帮着父母劳作,这个人就是平凡的俞敏洪;

1980年的秋天,一个经历了三次高考、两次落榜的农家子弟俞敏洪,走进了北大的校园;

1990年,那个因家庭困难,通过在校外办培训班赚取课时费,却因触犯学校纪律被北大处分的俞敏洪,选择了辞职;

1993年,在中关村一间漏风的平房里,他靠着20万元借款撑起“新东方”的招牌。这个后来被称作“留学教父”的男人,正骑着二八自行车穿梭在寒风中,用浆糊桶在大街上刷招生广告;

1995年,当同行还在照本宣科时,俞敏洪已把课堂变成单口相声现场。他自嘲猥琐、调侃口音,用“红宝书之父”的幽默化解英语学习的苦涩,让新东方的学生从15名上升至万人规模;

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将这位农家子弟推上教育首富的宝座,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012年做空危机、2021年“双减”政策,让新东方市值蒸发90%,6万个岗位瞬间消逝;

当许多人认为新东方从此跌落神坛,俞敏洪从此销声匿迹的时候,俞敏洪做了一件“最不商人”的事——将7万套定制课桌椅捐赠给乡村学校。

2021年11月28日,俞敏洪在“东方甄选”直播间亮相出售农产品,他带着老师们闯进直播间,用“知识带货”重构商业逻辑。东方甄选有了三天粉丝暴涨千万的业绩。

如今,东方甄选成了知名品牌,俞敏洪这个60岁的老人,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又重回人生之巅。

所以俞敏洪说:“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所谓平凡,就是任何东西有得有失,都能放得下,并且有勇气继续往前走。有一种平凡的心态,不管遇到多少次失败,依然能够站起来,继续往前走,最后,获得的是人生的智慧,而不是绝望。做到这一点就很好了。”

就像俞敏洪办公室的那幅字:“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做个平凡的人不容易,从平凡中书写传奇更难

没有一个人一生没有坎坷,没有一个人一世没有痛苦。努力是很难,但不努力,就会一直很难。

在平凡中保持一颗不平庸的心,就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在艰难困苦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