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书是一项终生事业。没有早晚区别,开卷有益,只要你打开书本,就是一种进步。
下面教给大家3个读书技巧,好用到哭,也简单到哭,当然了,佛渡有缘人,这篇文章注定了是给那些有心学习,有心进步的人看的。
(二)
第一,放弃功利心,重视深度,忽视速度。
要知道,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提升和成长,并不是为了显摆和利用,那么就不要自己糊弄自己呀,掩耳盗铃是最愚蠢的事情。
放弃功利性,放弃速度比拼,我们不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上面。有人说,我一年读了100本书!哇塞了不起!对自身成长有什么帮助吗?有,但是不大。
功利性读书,很容易把自己变蠢,养成一种条件反射,随便抓起一本书就问“这本书有什么用?”这是一种短视,把自己的大脑变得固化。
可是现在偏偏有很多自媒体人,自己写不出什么有水平的文章,只会用数字来显摆自己,装文化人,说年初立下的小目标,一年读100本书,完成之后,再发文章声称,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提升与帮助等等。
这样做其实是在助长一股风气——读书带有功利性,囫囵吞枣,越快越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好像读了100本就是比读10本的牛逼,提升也大,而且最好不费事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我看过很多声称自己喜欢学习的人,他们的读物,全部都是当下最流行的读物,什么互联网经济,微信思维,创业三十六计,这些关键词,什么从零到一,失控等等。而且把自己的书全部放到书架上展示出来,给别人看,潜台词就是,看我看我,读了多少创业书呀,你们比不上我!
我不是说这些书有什么不好,而是这样看书的人的动机不好,永远跟趋势赶流行,注定了永远学不透真正的价值。
马云说过,对他影响最大的只有三本书,论语,道德经和佛经。这些东西,指望1年读懂?显然太肤浅,10年读懂,50年读懂,甚至用了一生时间去读懂,也不算慢。当然了,这也并不是说,一辈子只读这样三本书就可以了。
重视深度,忽视速度,并不是只承认深度,而否认速度。有的时候,囫囵吞枣也是一种很高明的学习方法,把理论背下来,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逐一仔细的审查,是更快的学习方法。
(三)
第二,既要专注,也要猎奇。
我们上学的时候,课本是一种非常“专业”的书籍,是一种经过严格编写的,对绝大部分人都能够适用的书籍,它们的特点就是已经帮你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部分,而且成体系,已经避免了很多很多弯路。所以针对这些专业类书籍,我们就要保持专注,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吃透弄懂,绝对不可以留模糊不清的隐患,把任何一个小知识点学扎实了,才有可能学好后面的内容。
比如,数学几何,如果我们连基本的三角定理都没学会,那么后面的复杂内容是无论如何也学不懂的,因为三角定理是基础,是前提。
我们除了在专业领域方面要保持专注,也要积极的去涉猎一些不曾知道的精彩内容。比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多去茫茫书海中猎奇,你就会发现一些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却非常有兴趣的类型,比如历史读物,心智模式,人生哲理等等。
慢慢的,我们在这些猎奇的书籍当中,就会了解到,逻辑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等领域,这些我们都可以慢慢渗透,这会反过来综合提升我们的实力。
你可以理解成,专业类书籍是帮我们提升物质财富的,猎奇类书籍是帮我们提升精神享受的。物质和精神双重保证,才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充实而饱满,才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快乐长久。
我们唯一需要区分的,就是专注与猎奇的辨别。
有的时候猎奇并不漫无目的,而是在自己的专业度基础上,去向外探寻,慢慢的,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道理都是通用的,可以用先哲的传统经典理论解释,也可以用数学解释,也可以用心理学解释,也可以用经济学去解释。
(四)
第三,读书就是一种生活。既要风花雪月,也要披星戴月。
我们既要读书,也要明事理。阅读是一种意识交流,和作者头脑里面最有价值的部分交流,我们认真聆听作者的内心声音,这是一种超常的体验。只有保持一种淡定平静的读书状态,才能够发现这些文字背后的价值,才能够读书读到入木三分。
想想我们的生命有多漫长,再看看我们的读书状态是否和生命相匹配?你读书找什么急?活到老学到老,不要着急,也不要忽略,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就是最好的一种读书状态。
我们实际生活中,发现了很多烦恼和问题,自己一时解决不了,可是呢,偶然翻书,却惊奇的发现,这些道理早就被古人片言只语总结的精确无比,而且还明确清晰地给出了解决方案,有那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或者叫醍醐灌顶,你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那一瞬间觉得读书真好真有用,这就是一种“风花雪月”。
并不是说我们以前不知道这些,而是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可是更多的难题我们还没有碰到,我们只有先把这些有价值的哲理学到,并且把它认真贯彻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去践行这样的道理,能够用坚韧和毅力去面对诱惑和挫折,这是一种智慧的执行,这是一种披星戴月。简单来说,就是学以致用。
相关推荐阅读传送门:
「个人成长111」梁浩瀚:正视自己是进步的前提
只需6个问题,写文章不再需要“坚持努力”的奥秘
我是梁浩瀚,做一个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