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电影《少年的你》观后感
2019年10月27日 作/韩超凡
最开始我是抗拒去看《少年的你》的。
因为营销做得太过了,易烊千玺的粉丝太多了,很怕是被水军捧起来的一部电影,也很怕在电影院遇到兴奋的影迷和屏摄的观众。但因为故事情节,文案方面做的比较真实,就买了票去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真的是觉得超出期待了。客观说,易烊千玺的演出出人意料,虽然和周冬雨相比,还是有挺大差距的,而周冬雨在电影里,总是有一次又一次的精彩表现,这可能也有角色合适的原因——她太适合演倔强又无助的少女了。
这部电影真诚又写实的拍出了青春期的躁动与迷茫,拍出了小镇青年想要走出去过程中交织的希望与绝望。不知道导演具体年龄是多大,或者可能剧本本身就很优秀。因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关于青春、关于校园霸凌,还有关于人生的许多慈悲和怜悯。在导演出色的镜头语言中,我感受到了青春的美丽和残酷、人生的无常和希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绊和取暖。试想一下,如果最后按照陈念和小北最初的计划,结局会怎么样呢:小北替陈念坐牢,陈念终生愧疚,郑警官说了:如果小北替陈念坐了几十年牢,陈念这一辈子就毁了。对,是陈念的一辈子,不是小北的一辈子。少年单纯鲁莽却一往直前,但他们在那一刻明白的事情是:愧疚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哦对了,监狱最后那场对视戏真的精彩:一言不发的两个人,凭借微动作,演出了非常多层次。
还想说的是,这部剧的确拍出了少年世界的彷徨和残酷。少年们在那个时候还不懂得怜悯和同情,他们肆意妄为、嚣张跋扈,他们好像总是能够被原谅。如果不足够幸运,有人需要用一生去偿还少年时所欠下的债和情。
再结合我自己的真实经历来说,小的时候因为相貌被同学嘲笑,我也很自卑因为外貌问题。我的脸比较长,总嘲笑我是长方形怪物。放学回家路上被人欺负了,不敢告诉父母,小的时候比较懦弱,而爸爸总说谁欺负你,你就打回去,男子汉怕啥。后来我怎么也没想到,我自己的亲生父亲会把我的耳朵打伤致残,于是我恨他一辈子。否则我也不会被同学嘲笑残疾人,否则我也不会只能戴着助听器才可以听得到,否则我也不会在高中食堂勤工俭学被人骂穷小子,那个时候我特别恨,特别恨。
公平这个词语从来不会发生在我身上,都觉得是比较奢侈的。在懦弱的人面前你能做的只有忍,连要做点什么反抗的条件都不敢。
原生家庭的影响足够致命,我勤工俭学的地方,总能看到一些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饭。很有教养,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可以改变一生,毫无疑问。我很羡慕那样的家庭。为什么我不是那样,而要边打工边上学。我也不甘心做最底层的人,我也想要未来。
正如剧中的文案“成长的痛阻挡不了未来的光明,世界很大,我们很好”
和继父的关系一直很僵,有些人,有些事,我不想看到,所以我盼着离开,离开这个家,去寻找所谓的长大。
我爱我的妈妈,我也很恨自己,怎么变成了这个鬼样子,会好的吗?
对吧,妈妈。
妈妈,等我走了,去外地工作了,要照顾好自己,我不会永远是少年,我总要离开。
这个世界,会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