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六人英语小沙龙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主要以提问的形式来了解我此次的英国游学。
以这种方式展开沙龙很有趣,因为每个人关注的点都不一样。在英国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是以开放的心态鼓励我们多说,和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每个人的想法都是独特的,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和不同的人交谈。
今天来参加的小伙伴情况各有不同:有女儿在新西兰读书的妈妈,问英语是否能短时间大幅度提升,分享了新西兰的情况;有即将去悉尼读书的妹子,问在学校的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有做销售的小伙子,说对国外文化感兴趣;也有做儿童教育的盆友,想了解更多我在Homestay的遭遇。
大家对游学这种形式并不很熟悉,却都对学英语感兴趣或有着需要。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学英语,到底为了啥?
女儿在新西兰读书的姐姐问我大学专业,我说是市场营销。我的工作是外贸销售,也和纯粹的培训英语,没有丝毫关系。
最初选择做外贸销售,一方面因为英文底子好,加之喜欢销售这类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对于不同国家的人极之好奇。我喜欢研究不同文化,商业习惯这些东西,觉得其乐无穷。
在英国上课的时候,同学说对中国的感受就是“世界工厂”,东西很便宜,人很勤劳。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全然的夸奖,中国显然仍需技术升级,做到更精细。抬眼看英国湛蓝的天空,我会沉思我国的PM2.5,想想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
姐姐提到她女儿经常需要做一些报告性的作业,对于课题提供利弊分析,另外需要兼职打工来挣学分。这种教育形式,我是很欣赏的,只有肯定思维的独立性以及辩证地思考,人才能变得更完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说得有点深了,简而言之就是: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好奇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知识去喂养他,让他更成熟、健康并快乐。见得多了,会更全面和包容地看待,不会轻易埋怨。
学英语,是让自己亲身感受,开眼看世界的一个有利工具。
看过英国维珍航空上发生的一桩事的报道,说一个老外把背椅调得后倾到后面的中国乘客没法吃饭,乘务人员说了几句,引发了老外的谩骂,而中国乘客只是讷讷不语。媒体把这个事情归咎于那名中国乘客的英文不好,我想只有当事人知道事情的真正缘由,但从我自己在英国寄宿家庭的遭遇以及应对来说,英语确实很重要。
流利的英语在捍卫自己权利的时候非常重要,磕磕巴巴容易紧张会削弱自己的气场。中国人含蓄为美,但欧洲人很直接,相比之下,容易输在气场。
如果出国一帆风顺,那么恭喜你,运气好,可以继续做柔顺的小白兔;如果碰到了糟心的事,千万别一味忍让,异乡人只会认为你好欺侮,这时候,有必要用流利的英语讲清事情原委。如果露一露獠牙对解决问题过得舒服有帮助,千万别吝啬,有理有据地替自己伸张正义才是欧式淑女所为。
所以即将出国的盆友们,是不是学习英语更有动力了呢?
当然,我很希望母国有一天强大到歪果仁都来学习中文了,这样不喜欢学英语的亲们也就不需要逼迫自己考雅思等各种学了...
今天尽管人少,结束的时候仍有几个盆友有些意犹未尽地说还有问题没来得及问,希望这样的沙龙能办得频繁些。
找个有情调的小地方,一起唠唠嗑,又练英文又互相学习,似乎不错,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