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谈AI

韩少功,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1985年发表《文学的根》,引起了全国性的寻根讨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反响强烈。1996年出版《马桥词典》引起各方争论。著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日夜书》《修改过程》,中篇小说集《爸爸爸》,散文集《山南水北》等。翻译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恍然录》等,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06年度杰出作家奖,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境内外多种奖项,曾任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天涯杂志社社长等字30多种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在境外出版。

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会是怎样一番不可思议的景象?这看似是个只有在科幻小说里才能够出现的假象。作家韩少功却由这个假设性的命题出发,做出了自己现实的,辩证的,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在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等长达8000余字的文章里,韩少功不无幽默的说,如果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不会要吃要喝,不会江郎才尽,不会抑郁自杀,送礼炮奖也免不了不少文人相亲的门户相争。当真好处不算少。

其实这只是韩少功的调侃羞耻,他真正要探讨的命题是机器人,也就是人工智能将对文学造成怎样的冲击和影响。事实上,传说中的人工智能与其说离,我们还很遥远,不如说已经对我们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某些科技和生活领域,则已然是触目可及的现象。人工智能发展还被写进了201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但要说到人工智能将在文学领域不可当的长驱直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写作,这听起来会不会像天方夜谭?但事实正在发生。韩少功举例说。IBM公司创设的一个写作小软件偶得模仿宋代词人秦观的金山远眺,做了一首诗,当他将其拿去用大学做测试。30多位文学研究生富有阅读经验和鉴赏能力的专家们也多,见犹豫的抓耳挠腮,如果我刷刷屏,让偶德军再获得几手混杂,其中布下迷阵,人们猜出婉约派秦大师的概率就更小了。

由此,韩少功坦言,偶德军还只是个小玩意儿,其算法和数据库一般般,即便如此,它已经成为某种程度上的真伪难辨,更在创作速度和题材广度上远胜于人,沉重打击了很多诗人的自尊心。而出口成章五步成诗,无物不可有。对于他来说,是小目标,如此这般,要再进一步人工智能,将把文学怎么样就可想而知。如韩少功所说,法国人罗兰巴特早在1968年发表的著名的作者之死,似乎就暗示了今日的变局,但估计他也想不到作者最后将死在哪一步,将死成什么样子,是今后的屈原杜甫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曹雪芹卡夫卡都将在硅谷或中关村那些地方高产爆棚,让人们应接不暇销,受不了以致望而生厌,还是文科从群体的理科霸权下日益溃散,连萌芽级的屈原杜甫莎士比亚等都统统夭折,早被机器人逼疯和困死呢?

这确实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严肃问题,如韩少功所说,技术主义者揣测的也许是人工智能将摧枯拉朽之事,扫荡文学。但在他看来,这样的事不大可能发生,毕竟技术万能的乌托邦从未实现过,即使是计算机鼻祖高德纳也不得不感叹,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超过了人类,但是那些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加思索就能完成的事情还远的很,人工智能还差很远是哪方面呢?当然不是人工智能擅长的形式,逻辑方面,而是平常看来,貌似是人工智能弱势的方面。韩少功举例说,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葫芦,但电脑不会,葫芦人可以不讲道理,但电脑没法不讲道理,既不能非逻辑,非层次,非确定性的工作。如此,韩少功看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也不会一无所获。但人类的器物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等,看起来只能让机器人蒙圈。而技术主义者要把人的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的实现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以便创造更大的真相,最终获得全面的超越,人类也实在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韩少功引一位美籍华裔的人工智能专家对他所说的至少在眼下来看,人际关系仍然是一种主从关系,其基本格局并未改变,特别是一旦涉及价值观,机器人其实一直力不从心。如此看来,很有可能的事实是,人工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沉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娱乐,就在于文学藏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文将,在于前者总是能突破常规熟见,创造性的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函授跟断言人工智能,即使在文学上渴望像对做大做强,也终究只能是一个rt,对团体,也就是说机器人写作,即使可能又不可能说不可能。在韩少功看来,是因为他作为一个高效的仿照手段,一种基于数据库和样本的寄生性繁殖机器人,对于文学的前沿探索而言,总有慢一步低档的性质,总是有只能作为rt推理跟踪者和复制者的性质。可以说是机器人至少渴望胜任的大部分类型化的写作。事实上,韩少功在文章里力图阐明的核心观点是,机器人写作既可能又不可能。然而,在这个既可能与不可能之间,文学该有怎么样的可能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