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血浆是一道现实生活中的电车难题

今天看到两个新闻:

1、金银潭医院院长恳请康复患者捐献血浆拯救危重病人

2、上海新冠治愈出院的人中,有6名愿意捐献血浆

新冠康复者的血浆被证明血浆对现症患者有治疗作用,且对抗体的研究和对特效治疗药物的研发也有重要帮助。

于是这变成了一道现实生活中的电车难题:分叉的铁路两端,一端是现症患者,另一端倒不是康复患者,而是自愿献血的原则。

伦理学告诉我们,至少8种价值取向各不相同的理论,分别是功利主义、义务论、利己主义、情感主义、直觉主义、德性论、契约论和神圣命令论。

所以问题是,新冠的场景下,该用哪一个?

该用哪一个当然和屁股做哪里很有关系,但直觉来看应该大部分人会选择功利主义(强迫献血),小部分人会选择义务论(自愿原则)。

这又有点像程序正义还是结果正义的问题:执法人员违法获得的罪证,法庭该不该采信?

回到背景,做一个思想实验:A地和B地疫情差不多,A选择了强迫献血,结果A的疫情很快控制住了,经济马上复苏,人民群众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上重新富裕起来,只是偶尔会被一些社会不公膈应一下;B选择了自愿原则,疫情花了很久才控制住,经济陷入长时期的低迷,人口不断流失(相当一部分是去了A地),从此由欣欣向荣转向了逐步没落。如果知道终局,B还会这么选么?

当然了,A和B的例子可以有更好的解法,就是选择自愿原则,而且大家觉悟很高还真的自愿去捐了。所以问题转变为:是什么会导致觉悟的高低呢?

另外就是,强迫和自愿本身也是灰度的,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强行捆走抽血这种不太会发生,但舆论是否也是一种“强迫”呢?“舆论压力”或者“深切恳求”,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