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做青少年发展指导,一个朋友找我,说希望给她小孩做一个发展指导。好呀。于是先和母亲见个面了解下孩子情况。 听母亲介绍,孩子比较内向和自我封闭,周末回来,喜欢一个人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成绩也不好。我能感到母亲的焦虑。我问,你们给孩子的压力大么?不大呀,孩子也不倔,给他说什么也挺听话,但是有自己的主意,我们都快把他放弃了。我当天晚上和母亲聊得很好,通过叙事生涯咨询的方法帮助她找到了情绪经常失控的原因,运用成就事件工具帮她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个周末的晚上孩子如约而至。我根据妈妈的表述猜想这个男孩应该是一个低着头,像个闷葫芦的孩子。但是见面后短暂的交流后,他就开始滔滔不绝,显然并不是内向的孩子。我问他想解决什么问题,他告诉我说,没有啥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想找个客观些的长辈聊聊。认为毕竟家人比较袒护他,他怕他们对他的评价不客观。我愣了,哇,初一的小朋友竟然这么理智。我从兴趣问起,于是他谈起自己写的网络小说:共四本,其中两本都已经写了三万字,但还没有完稿,因为写的是历史穿越小说,需要查的资料很多,否则怕写错了。我又一愣,这不已经是专业作家在做的事情了么?于是我试探着问可否拜读一下他的小说,“当然可以呀”,他高兴地递给我手机,我读了几章,发现文字老练,但是其中的主人公似乎都有着被压抑而潜在的反抗力量,希望在与动物的搏斗中胜出。他的情绪很轻松,从小说谈到偶像,从偶像谈到他乐于帮助人解决问题,甚至咨询我对女生有些微妙的感觉,是不是不好。说实话,我不像在给一个孩子做咨询,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同龄的孩子。然而说完这些,他开始进入烦恼,比如老师、同学只关注学习成绩,他虽然喜欢历史,喜欢回答那种有个人见解的问题但考试题更多的是背诵,所以拿不到高分。而且他找不到可以聊的朋友,因为他谈的东西别人都不懂,并且同学听不懂就老打断他,岔开话题,他就没有兴趣再说了。我们一直聊了好几个小时,我在想,孩子哪有什么心理问题,他不过是渴望有人能倾听他,能懂他。
你看他有那么多的优点,人很真诚,喜欢帮助别人,有点儿像个小暖男。但是在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指标的学校,因为他的成绩不好,所以他在班里就没有存在感。虽然他想报名一些作文大赛,但是老师却说,你成绩不行,这些比赛对你也没有用处。说那句话的时候,我忘不了孩子落寞和沮丧的表情。因为看不惯有同学违反纪律,结果,就得了一个爱管闲事的恶名。谈话间,我能感受到他的无助。其实每个孩子都不甘心做一个落后者,但是当下的体制却让他的个性、特长无法发挥。这个孩子的英语确实很差,但如果他将来研究中国历史,是不是非得学习英语呢?当初著名画家陈丹青不就是因为想要的研究生却被英语分数卡死而愤然辞职么?如果把提升英语的时间用于探索中国历史,是不是更适合他的发展道路呢?
家长的焦虑也不能完全赖到家长的头上。因为家长所看到的只是现在这种出路:考高中,考大学,找工作。如果孩子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那么家长感觉是没有出路的。通过我对孩子进行的MBTI测试,这个孩子是比较典型的内倾性格,他住校一周后,必须回家在独处中获得内心的能量,而因为家长不明白,就单纯地认为是孩子自我封闭。
咨询结束,孩子已经很明确今后要走的路,也愿意为之努力,我开始思考,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当下这种环境,孩子接收到的信息非常复杂也非常超前,很多孩子对于个性发展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现在这种应试教育所给予的。越是偏才,孩子受到的排挤也就更加严重,这些孩子的生存环境就变得很艰难,因为没有一个适合的环境来发展。
所以作为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个平台去支持他。比如找一个适合他的学校,或者甚至在家培养孩子,即使都给不了他,至少在心理上也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目标,不应该是让他走常人的路,走大多数人走的路,而是给孩子一个能够帮助他实现自己目标的平台,而这或许需要父母有极大的勇气而不只是孩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