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年前,互联网对人们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信息”。在那个大多数人均以《新闻联播》作为信息获取渠道的时代,毫无疑问,信息是百分之百的稀缺品。
而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改变了这一状况。互联网加快信息流通速度,减少信息流通费用,降低信息获取门槛,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影响力甚至可以用“无法估量”四个字来形容。
如今,信息再也不是稀缺品,而是随处可见。信息的取舍反而变成了当代人的一个难题,如何在弱水三千中只取一瓢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魅力、个性、特色的企业及产品脱颖而出的机会在有形无形中增多。
互联网的机会多不多?真的入到这行的时候,会发现机会真的很多,但是这些机会往往都被坑蒙拐骗之人给玩坏了。结果正经做事的却成了背锅侠。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区块链了吧!一个跟空气币毫无关系的技术,被烙印了投机的痕迹,发展之路变的崎岖!
真正给用户带来的价值的都是在泥泞中苦苦挣扎的那些企业,脚踏实地的在干着促进互联网发展的事情,造成他们发展艰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概念坑蒙拐骗之人窃取,用于投机。
我曾经想是不是因为世界大了,人们突然变得挑剔了,所以看不见大师了;但是感觉不是,那些在旧时代里如笋生三年一般积淀下来的人在越来越少,一个个的离去,剩下的张牙舞爪的人们,跟你我一样普通。
岁月浓缩的精品,是无可替代的。互联网正在让社会和它的缔造者的愿景背道而驰。一个新文盲时代在蓬勃兴起,各行各业,你再难看到那些勤学苦练至高山仰止的人。
上帝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他就知道人类从来不会懂得珍惜。
互联网的“话语权”,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互联网舆情加强管控理所当然。我们知道,在互联网世界里,存在着三种真实:事实真实、逻辑真实和情绪真实。
在社交化网络的场景中,一种被煽动起来的情绪,可能以病毒传播般的速度被广泛地传染,它将自我生成和复制,进而独立地构成为“事实”和“逻辑”本身,迸发出的“力量”如果不加规制,后果难以想象。
互联网可不就是这样吗,平均两天一个反转,人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事情以死亡或消失结束,不过几秒,然后大家继续扑向下一个热点,情感炽烈而虚假,探究网络暴力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人人都懂可人人都不会遵守,只能文明冲浪祈祷千万不要当下一个靶子,没人可怜你无辜正如你对别人一样。
除了抄袭模仿,打口水战,打官司。有没人在思考创新,有没有人在思考如何解决用户痛点?
今天的互联网,组合的成本远远低于设计成本,人人都可以成为微型创业者,但其实把握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商业的本质在于人,而不在于物。
我认为年轻人应多投身实体产业,实体经济是根,互联网和金融是枝叶,很多人刚毕业为了高工资入行互联网和金融等产业,且不说你不真正了解一线用户的需求,一旦缺乏用户市场,立身都难。
时刻不断的学习,保持对行业的敏感性,不断的更新知识。
行业在实时发生变化,要及时更新思维模型和知识结构,及时了解行业前沿趋势才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