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系列:女作家萧红的故乡在哪里?

        —PIXIU小品文


      萧红,1911年端午节生于哈尔滨市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张家大院),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张廼莹。萧红是她的笔名。

      她8岁丧母,父亲续娶。父亲性格暴戾,继母冷淡,她从小很孤独,祖父是她最亲的人。祖父去世那一年,萧红18岁,此后她对家庭已没有什么感情和留恋。

      她19岁初中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离家出走,来到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读高中。寒假返回呼兰县后被软禁在家中,后再度出逃,从此在外流浪。

      萧红的爱情和婚姻几度失败。少年时,被家里包办婚姻,祖父去世后,父亲逼她成亲,她选择了逃离。20岁时逃婚来到哈尔滨,迫于生存,不得不与未婚夫汪恩甲(家里定的娃娃亲)在宾馆同居,怀孕临产前,汪恩甲不辞而别,孩子生下不久夭折。22岁时,萧红遇到萧军,开启快乐的爱情之旅。后来因抗日义演受到迫害,二人逃离哈尔滨,转辗青岛,抵上海,结识了鲁迅,成为左翼作家。3年后,二萧的感情出现裂痕,据说萧军性格粗暴又有外遇,萧红只身东渡日本散心。听说鲁迅逝世后,回国。鲁迅是对萧红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也是她的文风闪现着鲁迅文字格调的主要原因。在鲁迅的帮助下,24岁时作品《生死场》出版,引起巨大轰动,萧红一举成名。

      抗战爆发后,萧红和萧军从上海来到武汉。萧红27岁那年与萧军分手,不久与端木蕻良结婚。1940年,夫妇二人移居香港。同年,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发表。

      30岁时萧红发现䍜患肺结核,第2年日军占领香港。在战火中,萧红病情加重,因庸医误诊,手术错动了喉管,致使萧红不能饮食,此时端木蕻良又抛弃了她。1942年1月香港沦陷,1月22日萧红孤身在香港病逝,享年31岁,葬于香港。

      临终前,她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的一生是短暂的,是穷困与奔波流离交杂,让世人惋痛的一生。虽英年早逝,但她拥有一种抗争精神和平等女权意识,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萧红故居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萧红大道226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