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温情与美好祈愿的传统佳节,每一次的举杯相庆、每一声的欢声笑语,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与温暖。然而,在这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中,依旧存在着某些阴暗的角落,让年节沦为了部分人进行利益输送、滋生腐败的“廉洁劫”,这不仅玷污了传统节日的纯净,更严重损害了社会风气与公众利益。
年节缘何成为“廉劫”高发期?一方面,传统习俗中的人情往来为腐败行为提供了看似合理的掩护,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此机会,将巨额红包、高档礼品伪装成“拜年礼”,向公职人员发起“糖衣炮弹”攻击,企图以此换取不正当利益。另一方面,节日期间人们的警惕性往往有所放松,监管难度增大,使得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妄图蒙混过关。
让年节远离“廉劫”,守护节日的清正廉洁,意义重大。它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资源分配、公共事务决策在公正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它关乎党和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维系着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纽带;它更关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让春节回归其本真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让年节不再被腐败玷污,需要多方协同,共同发力。
党员干部要树廉洁榜样。在思想上,深入学习党的廉洁自律准则和相关纪律规定,时刻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对照自身行为,反思不足。在春节期间,面对各种诱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摒弃“小节无害”的错误思想,将廉洁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决策、每一次社交活动中。在行动上,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坚决拒收礼品礼金,无论是来自亲朋好友还是业务往来对象,都不能因人情而放松对廉洁的坚守。对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一律婉拒参加,避免陷入“围猎”陷阱。党员干部还要树立良好家风,管好身边人。春节期间,与家人深入沟通廉洁的重要性,向家人强调廉洁自律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安宁。教育引导配偶、子女等亲属,不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力谋取私利,不接受他人的礼品馈赠,营造清正廉洁的家庭氛围。
政府部门要织密监管网。在廉洁教育上持续深耕,在年节前夕,组织公职人员参与沉浸式廉洁教育活动,比如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通过真实案例展示、情景再现等形式,让廉洁理念入脑入心。在监督执法方面,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对任何违反廉洁规定的行为,都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善于运用智能监控系统,对政务办公系统、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精准捕捉异常数据。
社会公众要点亮监督灯。要搭建便捷的举报平台,简化举报流程,确保公众举报渠道畅通。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现金奖励,并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公开表彰,树立榜样,激发更多公众参与监督的热情。社区、乡村等基层组织要发挥邻里监督作用,互相监督提醒,营造社区廉洁过节的良好风气。
媒体平台要奏响廉洁音。媒体要充分发挥传播优势,营造廉洁过节的舆论环境。制作生动有趣的廉洁动画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廉洁知识。利用好公交、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展示廉洁公益广告,时刻提醒人们坚守廉洁底线。在报纸、网站等平台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莫让年节成“廉劫”,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使命,也需要多方共同守护春节的廉洁与纯净,让春节的喜庆氛围中始终洋溢着清正廉洁的气息,让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新时代能够绽放出更加纯净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