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听说,人的享受有三层,肉体、精神和灵魂。肉体在于物质环境,精神是书籍、音乐,而灵魂,便是宗教。
可精神难逃掣肘之时,
又该如何享受那片刻的肉体欢愉。
记不清了,好像《理想国》里有这么一句
“当一个人对肉体上的享受愈来愈少时,那他对精神的畅谈也就越来越多”
字面意思,极其赞同。
那次我与一位抑郁症病人面对面吃饭,
亲眼看着他将吃下的食物呕吐出来。
他晚上睡不着,需要吃一些刺激大脑的药,
让自己痛苦边缘挂着。
我不能感同身受,当是吃药便能好的。
可是人要活,却逃不掉,也受不起,
只能扯起整个身子去坚强。
有段时间闲来无事,研究佛学,
以前生活贫,需要些东西撑着,
心心念念来世会好。
如今生活苦,抄了一整本的心经,
也不懂其中奥义,
满心疑惑到底该如何拥有信仰。
寒假时看了一本书叫《了凡四训》,
也不很理解,只觉一切若是因缘果,
必定也能逆天改命,不过书里之人并未逆天,
而是造缘,
做一切无愧于心之事,
如我所期:平和度日,活在当下而已。
然而世事惹人,
当打之年的我,
不知何时竟习惯了放弃与逃避。
《人世间》里有一句台词
“你这个人,吃不了精神上的苦”,
对我,这是极为贴切的。
我这个人,最离不开美景、文字、音乐.....
爱清山晨露,却未曾站在弥山之巅,
画里讲的没错,豆大的人,在鼎立山峰之下,
何其渺小,何必计较,
如此一来便想明白许多,
我也不必懊恼山顶之上缺我一席了。
中国的宇宙观大概是
为自然赋魅,为造化祛魅。
那些个山水画里总是把山啊水啊
画得顶天立地,
说那是宇宙。
后来人们不相信甲骨上的文字能定吉凶,也不相信那饕餮纹能辨奸神。
唯独敬畏之心,是不曾变的。
所以,我敬畏我的灵魂,
即便我不曾拥有。
我敬畏自然,不敬畏造化。
自然创造自然,
造化,不创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