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何时起,我们变得越来越爱消费,摒弃了储蓄的优良品德。也许是从生活变富足了开始,但富足并不意味着要丢弃储蓄的习惯。
我们所讨论的前提不是在正常消费后的储蓄和在正常储蓄后的消费,而是超越支出范围的消费,是现在许多人透支过度的消费,能够带来好似心理快感的消费,好像能够消除焦虑的消费。
我们周遭喧嚣的广告,时刻在引诱着我们消费。消费经过广告的粉饰,楚楚动人让我们很容忘掉储蓄的优点。结果我们不负广告商所望,果断抛弃储蓄,迎娶了消费。
更可怕的是,我们被消费迷惑的以为那是真爱,心甘情愿的为消费透支未来,直到我们负担不起时,它却果断丢弃我们,去寻找新的依靠,才发现它的真面目。
消费长的实在太好看了,让我们跟她在一起时,以为这就是人生应该追求的幸福。消费用广告幻化成各种霓裳,引诱着各个年龄层为其付出代价,比如:养生、品质、性价比、个性等,总之五花八门,总有一款能够打入到你的心理。
长的好看型消费都算好的,搞不好我们可以抵御诱惑。那些刺激型的消费,更容易让我们失控。广告站在你面前说:“你舍不得消费漂亮、好看、具有品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人嘛,总是要争一口气。于是为了这口气跟广告拼了,把具有品质外衣的消费领回家了,还谁都拦不住我。
消费被打造成了精神信念,广告用身份、特权、品味、智商包装着消费,不断的向我们强化,如果你不消费,肯定得不到幸福。消费竟成了一种宗教主义,还有自己的节日,铺天盖地的广告告知,在属于它的地盘,所有的信徒都能够得到它的恩赐——打折。
冷静下来,发现追求消费带来的幸福,确实比其他的幸福来得容易,比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之类的。可是消费带来的是,充满虚幻的幸福容易感,我们最终会发现这种幸福易逝,犹如泡沫一般,只是绚烂一霎。
奇怪了,何时各种消费成了幸福的标准。消费只能不断的促使人们的焦虑,增加人们的欲望,膨胀人们的虚荣心。生活中有了这些负面情绪,只是造成了消费的结果,带来的幸福在何处?
我们应该记得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古圣先贤的幸福基本来自于精神世界,不是依靠花钱买物品来换取幸福感。追求物质的幸福毕竟是最低层次的,假如习惯了在物质世界里追求幸福,结果可能是只能在物质里找到幸福,精神世界得不到提高这才是最可怕的。
消费不是满足幸福的唯一途径,尽量避免诱惑,去寻找更高层次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