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戎大王看着堂下站着这么多能歌善舞的美女,眼睛都直了,“都脱光了,一件不剩,接着奏乐,接着舞,哈哈!”立时,殿堂之上春色翩翩。
公元前617年,犬戎大王听说秦国发展的有声有色,就想考察考察,于是派大臣“由余”打前站。
犬戎处于中原西北,是游牧民族的统称,民风彪悍,由于是在马背上讨生活,所以这类人见利忘义,行事作风飘忽不定,一直被中原人贬称:“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意思就是不能与其结盟。
话说打前站的由余本是中原人,后来逃亡到犬戎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再加上能说会道,犬戎大王愈发喜爱他。
由余来到秦国后,秦穆公以礼相待并亲自陪他四处溜达,一会儿看看宫殿等建筑,一会又看看物资储备,该咋是咋的,秦国在穆公的治理下越来越富庶了,所以跟犬戎显摆显摆还是可以理解的。
由余忍受着穆公在旁边唾沫星飞溅,有几次都喷脸上了,但他从容不迫的笑了笑:“你这些宫殿好是真好,就是让牛鬼蛇神来干,也够他们烦的了,何况老百姓呢?”
穆公一愣,想了想就问他:“中原靠诗书礼乐还有法度来治理国家,尚且经常搞出乱子,现在你们没有这些,却是拿什么来治理呢?岂不是难上加难?”
由余也不生气,依旧微微一笑:“这恰恰是你们发生乱子的原因呀,你们从三皇五帝开始制定礼乐和法度,以身作则,率先奉行,才仅仅达到小治。越往后越举步维艰,国君慢慢骄奢淫逸,只顾着自己享乐,上上下下互相指责。造成这种局面不就是因为制定的那些东西吗?”
他瞄了一眼穆公,有说道,“我们大王就不同了,他怀有淳厚的仁爱之心以对待其下,下民也怀有忠贞不渝的信义以事奉其上,管理一国之政犹如管理一个人一样,简直不知是凭什么来管理,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治呀。”
穆公的牙这个酸,却又无言以对。
回去后,穆公跟大臣说:“我读书懂得一个道理,如果旁边国家有圣人的话,就应该提防了。今天,这个叫由余的人,我感觉对咱们有威胁,是不是应该搞掉他?”
大臣让穆公细说白天的经过,然后说:“由余这个人就会耍嘴皮子,大王切不可被他蒙骗,那犬戎之地是什么破地方,因为他们造不出来这些东西,所以才冒出这些酸话。”大臣舔舔嘴唇继续说,“这样,我有个损招定能打出他的原形,还能把由余给你弄过来!”
于是穆公依大臣之计,送了几十名歌妓即日发往犬戎,随后这边把由余拖住。
很快,犬戎大王收到了这么些个中原过来的美女,个个花容月貌,能歌善舞,那大长腿,那小脚丫,那小细腰。把他乐的天天只知道听歌看舞,足足玩了一年,也没想起来这由余怎么还没回来。
等后来穆公把由余送回去的时候,却暗中使坏,不断派人邀请由余投奔秦国,这由余开始还屡次劝诫犬戎大王不要中了秦国的圈套玩物丧志,可犬戎大王哪里听得进去。后来由余一想,我堂堂汉人可不受你这窝囊气,一怒之下投奔了秦国。
至此,穆公得到了一元大臣,每天都把由余当贵客一样来招待,想他请教如何讨伐犬戎。
毫无疑问,即使由余有着高尚理念也不能逃脱尔虞我诈的纠缠,现实往往会无情的鞭策着理想;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来,两种文化碰撞中,弱者会逐渐被强者渗透,这也许是一种文明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现实主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