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清明

       到底何为清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今日,师父分享了“清明”的话题,择要义记录于此。

       一.清明:中国人的感恩节。

       不由要说一说清明的由来。相传春秋战国时,重耳为躲避国内夺权之祸,流亡在外,衷心追随的臣子寥寥无几。有一次,重耳饿得晕倒,臣子介子推为了救他,就割了大腿上的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晋文公回国为君,对同甘共苦的臣子们论功行赏,却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后,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便去请他上朝受封。介子推不肯接受,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搜山亦未寻得。有人出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于是下令举火烧山,不想介子推却宁死不出。临终留下提了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深受触动,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示纪念。并常将血书袖在身边,鞭策自己勤政清明,励精图治,后称“清明”。

       清明节的本义,就是感恩。这样的一个节日里,带着孩子祭祀祖先,感恩天地先人,感恩生命与爱的延续与馈赠,感恩为你负重而行,无私帮助的人们。

       二.清明,一本最好的哲学书

       有人说,哲学和宗教是痛苦灵魂的避难所。在清明的时候,我们扫墓祭奠,或悲伤叹息,或掩面长泣,或静静伫立……无论何种方式,都是我们与先人的对话。每一次的祭奠,都在重温着哲学的四大追问:我是谁,我为何而来,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面对长埋于地下的先人,我们知道了“我从哪里来”,正是埋在这里的这个人,生养了我们。我们生于大地,成长于天地间。面对家人,我们知道了“我是谁”。

       教育是关系的认同:通过我知道你是我的爸爸,我知道了,我是你的儿子。通过我知道你是我的母亲,我知道了我是你的女儿。通过我是你的丈夫,我知道我是你的妻子,通过你是我的妻子,我知道了我是你的丈夫……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往往是在人际关系的坐标里,定位出了我们是谁。

       一开始我们无法看到自己,我们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更何况我们的内心。假设对面有一面镜子,既能够看到我们的长相,又能够透射自己的内心的话,当我们把这面镜子擦得越清晰,就越能够看清自己。

       对面的镜子,就是你身边的人。当你对你的家人,你身边的人,认识的越来越明白的时候,你就知道得越清楚,自己是谁。

       而在这个节日到来的时候,在扫墓祭祀过程中,在家庭的饭桌上,非常适合与孩子聊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样的话题。尤其是初中阶段,处于三观萌芽状态的孩子。清明,就是一本最好的哲学书。

       一个家庭中,母亲通常更多给予的是生活的温暖,而父亲则要和孩子做思想精神层面的对话,深层次更具高度的对话。孩子恰如春苗,三四月份,需要雨水的灌溉,五六月份,需要太阳的温暖。在最适宜的时刻,给予孩子最需要的美好。

       三.清明,是节气亦是气节:清者不贪,明者不愚。

       做人要清要明。“国与家共祭,哀与乐并存”。清明,亦将对逝者的怀念转化为了对生者的关怀:认清自己的人生职责和使命,反省人生的终极归宿,不断校正我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

       愿我们在追思中始终铭记与传承着,这份刻在骨血之中的清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明,是缅怀的时节,曾经的美好,铭记心田,忧伤的过往,莫在纠缠。一杯清酒,淡淡忧伤,追忆故人;一次扫墓,祭奠...
    璎珞小h阅读 3,308评论 0 1
  • 一、 前言 AVPlayer本身并不显示视频!需要一个AVPlayerLayer播放层来显示视频,然后添加到父视图...
    左叶右玉阅读 14,583评论 10 41
  • 效果图如下: 分享一个我做的图片画廊,原生js,注释写的很详细,如果有错误请指出其中最后是加载的数据,没有使用js...
    MakingChoice阅读 4,643评论 0 1
  • 目标:1、希望孩子拥有更多朋友更加开心快乐!智慧多多!不计较!不抱怨! 2、不紧张,不焦虑,随时提醒自己是谁,是谁...
    zl向日葵阅读 1,267评论 0 0
  • 要讲图标的故事了,有点兴奋。 今天来介绍一款时间记录APP,Atimelogger。它在iOS和安卓上的界面如下图...
    亲爱的悦蓉阅读 4,511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