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为什么言传身教很重要?又为什么不能过度共情?对于这些问题,希望本文对你有启发。
对于前几课的内容,我们这里做一个补充,重点讲一下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自己。
对于心灵的成长,心理学界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照镜子——大脑皮层中有一组细胞,叫镜像神经元,决定了我们天生具有这样的特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比喻,我们先来看一下自己的情绪。
在和别人交往时,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情绪很容易高涨;和沉闷的人在一起,就容易变得压抑。
对方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了自己,沉闷的人更喜欢和快乐的人交往,这种行为好像是要看到自己快乐的另一面似得。
你可能还有这样的一种经历,当你非常厌恶某个人时,却在某一天惊奇的发现,在他身上恰恰有你自己的一些问题,但这又是自己不想接受的,于是便产生了厌恶。
这一切好像是照镜子,在别人的身上,我们照到了自己的另一面,通过“照镜子”我们看到了更全面的自己,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这更体现了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面前,我们扮演了镜子的角色:我们要做一面如实反映孩子真实情况的镜子,而不是一面扭曲事实的哈哈镜;要做一面不指手画脚,让孩子自己修补容颜的镜子。
孩子经由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多面,经由我们走向了世界的复杂,在复杂中孩子会变的更加成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爱孩子,帮他们走在自我觉知的道路上。
镜子只是一个比喻,是想通过简单的方法引起你的注意。
目的在于提醒家长,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去真实的照出孩子的问题,针对他的行为去做评价,而不是评判他的人格。
任何人,都没有评价他人人格的权利,因为在这方面我们都是平等的。
作为父母我们只有通过孩子的行为,以及以身作则的示范去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
此外,针对本单元屡次提到的共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做一个补充说明。
共情,意味着你能感受到别人的想法,并且把它准确的表达出来。
但,这实在是太难,因为我们常常连自己的真实情绪都把握不好。
并且,共情做的不好,对方会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
我们举个例子,一位妈妈在得知共情是个好东西后,总是去猜孩子的心思,并且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会这么做,通过不断的训练,这位妈妈确实具备了一种看似超能力的共情,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事情,最多三次就能猜出孩子心思,并且常常是一次就猜到。
大家可以想想,这种情景有多可怕,内心的任何秘密全被揭露了出来,即便是在心中,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块自留地。
这种情况下,孩子感受到的全是压力,要知道扑面而来的热情和关心往往是让人招架不住的,更何况如果长期以来都是如此,一个人就会有一种被吞噬感,就会迷失自我感觉。
所以,共情,尽己所能就行就行,实在不行就和孩子直言自己的困惑、难处,我相信孩子也是会理解父母的难处的,毕竟我们也在成长。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孩子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任何不妥时,我们都能如实反应孩子真实的情感,不做哈哈镜,不回避孩子的真实情感。另外共情虽然好,但也要注意度的把握,那些做的很好的家长,要避免把共情做到极致;那些做不好的家长,应向孩子坦诚自己的能力有限。
希望你今天有收获,我们下节课见。
文中漫画均得到作者汐沥的授权,再次表示感谢!
让我们随着这只特立独行的猫,进行一次自我成长之旅。
这是一只怎样的猫,请看《开篇:为什么要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