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里大抵有两位英雄,一只灵明石猴踏凌霄碎南门齐天狂傲,一位戾气少年削筋肉断肋骨独守陈塘。一个皈依佛门,一个招归天庭。
多少少年热血一腔孤勇化作壮志未酬怨意难平?
所以在后来的宝莲灯里斗战胜佛收了沉香为徒,威灵显赫大将军也要来帮闹天庭的沉香撑场子。因为他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叫沉香的少年有赴死的决心。
直到如今我才明白为什么唯独二郎显圣真君不遗余力的要阻止自己的亲外甥,因为在他还叫杨戬的时候,也曾踏碎凌霄;因为他知道,规则是不可能通过个人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因为沉香,是他的亲人。
可是谁又能阻止少年赴死呢?他们,听不到啊!
是啊,我身上也有很浓厚的少年感,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妄想改变一些可憎的客观规则,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很愚蠢,分明是做不到的。
开局一个破碗创造大明盛世之基的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可他的后世子孙建立了内阁制,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五次远征漠北的明成祖追着瓦剌一路打到了斡难河畔,可他的后世子孙却大败于土木堡,50万明军精锐尽数化作尘土,皇帝成了瓦剌也先的俘虏。
是啊,他们都很浪漫,妄图以个人之力改变规则,可惜,是徒劳的。人只能利用规则,而不能改变规则,规则的改变是事物的客观发展而决定的,而不是人能决定的;是啊,人不能一直浪漫下去,浪、漫都是水字旁,是会把人淹死的,人最终还是要走进正确的规则体系内的。
无数历史的教训都在告诉我,分明是做不到的,神仙和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可我偏偏不信,靠着一股莽劲和那股少年感冲了好几年,直到撞的头破血流了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一直走错了路。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主观唯心主义;走到了客观唯心主义;又走到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直到如今才走到了正确的道路辩证唯物主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放弃;解剖、分析;一次又一次的从头再来;就像是一场又一场的自我革命。原来,人最终活成的不是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而且正确适应社会的样子,这次我会在正确的规则体系内一直走下去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至此我已有了为这场革命赴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