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字(10)行书最得意

      一身兼各体,包容天下字。行书处在楷草之间, 最有伸缩空间。由于正楷严肃认真,影响了书写速度, 为了求快又看懂, 行书大受欢迎。而且行书能正能草, 字字闪烁手写的天趣。可以严肃, 又能活泼, 最为得意。

      根据书本记載, 说行书由东汉刘德升所创。我不认同。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和使用的,正如近代文豪鲁迅所说: "世上本来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广大民众才是真正的创造者和使用者。

      行书可细分两类: 接近楷书的称正行书;含草多些谓草行书。那里路多宽广, 任你纵横驰骋。一提起行书, 自然想到《兰亭序》。此帖被宋朝书画家米芾, 奉为天下第一行书。一呼百应, 代代争学, 自此将"兰亭"两字当成书法的代号。米芾的一句话,使书法卷入了名利场。后人学样列出了第二行书《祭侄贴》,又拿来《寒食帖》为第三行书。自以为是。

    从行书面世到《兰亭帖》, 仅数十年光阴,实属初创时期。一帖小字, 满纸露锋,结体平常且拘谨。特别其中一横势,笔笔单纯, 锋毫由左上方切入而向上斜行, 到尽处向右下垂,顿笔收锋, 形似翘首卧蚕,也象横摆关刀。通篇如此不变,影响不良。审视唐楷字帖可作证明; 连所有学行楷者, 写一长横皆效此法。无意中将灿烂铸成模式。比照《张迁碑》相差远矣,张帖里面横划, 几乎无重势。页页不尽相同。请读者明鉴。

      虽然很多人推崇该帖, 有廿二个“之"字,个个不同面孔, 叹为善变。其实无故生变,刻意经营, 正好暴露代笔人的故弄玄技。一字多形, 雕虫小技者! 变者, 章法所需也! 请细察帖中章法, 出現多处叠势却不理。例如:暮春, 茂林, 清流激, 夫人, 倦情, 俯仰等, 缺少艺术权衡的理念。《兰亭序》在当时极之优秀, 因为见惯了棣书和章草,突见新人来,当然惊为天人了。但是,不可横行万世啊!否则,书艺将会停滯不前了。劝告世人,以三七开观点看待为妥。"一花独开不是春”,期望八法形态美如万紫千红。

      恭维不成艺术, 辩难催动进步。书壇终于引发碑学的兴起,决非偶然。文字刻在石板上, 透露风吹雨打的刚毅; 散发天地精华的灵气; 打破纸上滑利的娇俏, 再现雄强之风。线条的质感:圆转则软, 直折则硬。这是否认不了的视觉艺术。

      处在这个时代,行书最有潜质。可以替代楷书,能够占有草书。若要严肃,行书可把旁首写如章草而笔笔分明,主体结构端庄似棣。必露古雅雄奇。尤其让人觉得,行书少了铁划银钩,反而退尽杀气而祥和。因为利能外伤,使人产生戒心。如要草动,则用牵丝拉扯板荡,不正则草。唯将长横竖划写正,以作定神。行书路数多,多出很多自由。

    学行书者, 观古而鉴古,不要附庸, 练出自己的字!  即以个性奇葩, 美化书壇。装点自己所处的时代, 如此才不枉学字一场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韭花帖 [五代] 杨凝式 纸本 无锡市博物馆藏 释文: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 忽蒙简...
    艺鸿轩书法阅读 1,109评论 0 0
  • 晨起背临一段书谱,其丑依然。 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犊,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
    逸之何春雷阅读 5,338评论 8 37
  • 执笔法 即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
    书法人生阅读 1,998评论 2 32
  •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关键时候拉你的那只手。那些整日围在你身边,让你有些许多欢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曾曼曼阅读 264评论 0 2
  • 时光荏苒 我们活到了人生的哪个阶段 又是不是活成了自己希望的模样 我们有着太多的突发奇想。又有着太多的不切实际 人...
    糖糖不吃糖么阅读 1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