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经典理论有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区域国别研究这一领域而言,对于这一理论我认为应当有更加细致的解释,我的理解是这个经济基础应当还包括经济文化,而不仅仅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或许经济文化本来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某种派生,但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不得不使用这样的词汇来使表述更加明确。我所说的经济文化不是简单狭义的经济领域的文化,而是经济基础的文化,是作为一个最根本、最基础的社会文化统筹其他一切社会文化的,如果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个不受地理、族群、国别约束的普遍性真理,那么这种经济基础的文化则是决定当今世界各国有别,呈现出“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主要原因,而我认为,这种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又是和一个地域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的,佛家讲因果论,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中,我们要果倒因地去寻找社会发展的那个最初的起点,那个勾勒出具体社会的原始基因。

众所周之,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等国相望,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26位。日本自然资源贫乏,除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从海外进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日本陆地面积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这样的地理区位,从全世界来看,肯定算不上最适合人类定居繁衍的“风水宝地”,远远比不上祖国的地大物博,但从近现代日本在东亚乃至全球的数次崛起表现来看,这个国家、民族必有其“过人之处”,具体来说,就是在面对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时,日本文化是有其比较优势的。
从地理因素来讲,日本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长久处于安逸的,火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频发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生下来就必须要严肃面对的,和其他地域不同,日本这片土地上的人必须要视防灾和“吃饭”放到同等重要,因为不可避免的天灾和粮食都能危机生存,在天灾面前,人除了增强防范意识以外并不会有扭转局面的可能,只能尽力地去降低损失,并不能抹去伤亡的数字,有句话说得好,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渺小的,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样的天灾是常态,高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对于日本古代社会来说是一次又一次巨大的代价,小灾就是一场小战争,大灾就是一场大战争,只要有人丧身,就是对生产力的破坏,因为人社会关系的“杠杆”作用,凡不是人自然生理的死亡(生老病死),对于社会的稳定来说永远是一个潜在的威胁(除非有法律的制度保障),所以自然灾害、战争是威胁社会稳定运行的最大障碍。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生活人,其所处文化必然有警惕性的基因,文化永远因人而存在,文化的演进方向永远是利于人生存、生活的方向,而文化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就能影响“社会意识”,影响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
如果让我对日本的国民性做一个概括性的表述,我会用一组反义词来形容日本——变革与保守并存。其文化基因就存在的变革精神,我在前文就做出了具体的论述,这就是因灾而有的警惕意识,这种警惕意识就包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觉知能力,这样的意识自然就有变革精神的含义在里面。从日本历史上的几次大的变革就足以看出(向中国和西方的学习),日本在面临生存问题上是可以放得下所谓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优越感的,对危机的感知和对安逸的陌生是在“不友好”的客观环境中人的思维惯性。近代历史的大势是工业文明崛起,农耕文明没落,对于日本来说,工业资源的缺乏是其发展工业的先天劣势,所以极具侵略扩张基因的日本军国主义乘势崛起,尤其是“九一八”和“七七”事变,对于近代原本就苦难的中国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日本文化基因中保守的一面同样也是源于“天灾”。

《菊与刀》一书中对日本的“等级文化”做出了鞭辟入里的阐释,而这也是日本最像中国的地方,中国和日本同处于儒家文明圈的辐射范围,两者相似性的源头在哪呢?如果以唯物史观的视角看待的话,我们最终也会回到那个最初的起点——天灾。等级文化在政治上体现为中央集权,而集权于中央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做到对资源的集中投放。中国自古以来就“水患”不穷,黄河水患是历代统治者的心头大患,“治国”中的“治”就与水有关,可见水患天灾对于社会稳定的破坏性何其之大!古代中国政治的架构可以说是围绕“治水”展开的,可见集权政治在中国建立的必然性,同样,日本政治上的集权或专制传统难道和其频发的地震、火山、海啸无必然性的关系吗?在这样的客观环境面前,一个强有力的大政府的出现是极其必要的。但是政治上的等级文化也不足以是日本文化中保守一面的充分解释,就日本和中国的等级文化而言其也有明显的区别,一言以蔽之,日本人是直接的信仰这个等级文化,中国人的等级文化是长期占据主流的儒家价值观所影响而赋予的。

对于日本而言,不确定的生存环境足以让人惊恐万分,日本需要让其畏惧并臣服的事物存在,如此方心安理得,不确定生存环境,即所谓“天”的人间化身就是等级的文化,天皇等级的制度以及不可言说的、靖国神社中的“神灵”(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