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廊桥遗梦》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读完这本书,心里头有一点点的不舒服,觉得女主没有恪守妇道,婚内出轨,很不道德。但是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当时的我无法理解。
第二次看的是根据原著拍的同名电影。那时我大概二十六七岁的样子。
电影刚开始时,画面不是太美。女主颜值也一般。就觉得,如此平常的一部电影,或者说是一部平常的作品,它怎么会成为经典呢?
但是,因为之前看过这本书的缘故,我还是把电影看完了。
电影的后半部十分感人。当看到罗伯特在雨中离开时,我竟然有一种心痛的感觉。
今天再读 《廊桥遗梦》,深深地理解了作者本意,成为经典,该书当之无愧!
作品描述的是美国农村,一位名叫弗朗西斯卡中年女人的故事。
弗朗西斯卡有一个看上去幸福的四口之家。在每天的生活中,弗朗西斯卡按部就班的照顾孩子,操持家务,打理耕地,日子周而复始,波澜不惊。
这些琐碎而又平淡的生活,使追求浪漫,对生活质量有要求的弗朗西斯卡很压抑。她是热爱诗歌,音乐,灵魂高贵。浑身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然而老实,不懂情调的丈夫,每天除了耕种打理农场之外,没有任何生活情趣。除了看看电视剧,偶尔吐槽一下剧情,再无爱好。生活没有一点儿仪式感。就连每两个月一次的性生活,都是那么机械。
弗朗西斯卡感到生活极为无趣。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为了生活,为了家庭圆满,她不得不妥协,放弃自我,压抑内心。每天重复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
然而,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的出现,无疑是上天对弗朗西斯卡灵魂上的一次救赎和馈赠。
两人的这次相遇,并不是仅仅是情欲上的宣泄,而是心灵与心灵的遇见,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在短短四天相处的时间内。弗朗西斯卡完全不是一个往常村妇的样子。它像是一个被压抑已久的火山,或者像被封印的精灵,她绽放而热情。
在罗伯特金凯德的身上,朗西斯卡感受到了自由。自由的呼吸,自由的表达。感受到人的脚步,真的可以和心灵是一致的。她渴望自己也可以像罗伯特一样听从内心深处的指引。
同时善解人意的罗伯特,是那么是富有诗意,那么的真实。渊博的知识,深邃的眼神,幽默的话语,磁性的声音,是如此的令弗朗西斯卡向往。他是弗朗西斯想象中男人应该有的样子!
弗朗西斯卡沉浸在美妙的爱情当中。她甚至希望,自己毁灭在这团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当中。
爱情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美好,向往,它有起死回生之术,它没有对错,只有先后。
然而,这部经典之作。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就是,弗朗西斯卡没有沉沦在浓烈的爱情中。
她在亲情与爱情之间选择,在自由与责任之间选择,在伦理与道德之间选择,在鲜花与柴米之间选择。
挣扎,纠结!
最后弗朗西斯卡选择了理智。这份刻骨之爱给了她蚀心之痛。对罗伯特金凯德的爱也至死方休。
从此,将自己内心封存!
四天,足可慰一生!
费朗西斯卡死后,给她的孩子们写了一封长长的信。
她说,我活着的时候没有性别,没有思想。身体归家庭,归责任。死后,让我的骨灰去廊桥找罗伯特吧。
生时,我归你们。
死后,我归我,归罗伯特。
这本书给我们一个思考,思考当我们面临选择时该如何选择?
一个内心丰盈的人应如何面对无趣的人与生活,如何平衡轻重,如何不负自己,不负家人?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的糖自己加。努力在不平衡中找平衡,在平淡之中不抱怨,不同化。
经典之作,发人深思,五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