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认为为了孩子好,我们愿意付出一切。小时候事无巨细的照顾他们的生活,生怕吃不饱,穿不暖。等孩子上学以后,很多妈妈会选择辞去工作,时刻陪伴在孩子的身旁。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不影响他的成长,很多父母还会选择继续无爱的婚姻。辛苦付出,总是希望有回报,看起来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现实却给了我们重重一击。孩子的表现给予我们的回报,远远不如我们的期望值那么高。于是我们开始着急,开始焦虑,觉得孩子的发展成长偏离了我们设定的那个轨道,甚至和我们的设想背道而驰,于是加强监督,加强管教,所有的重心再次放到孩子身上,但却依然处理不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但我们却很少反省自己,我们给的可能根本不是孩子想要的,先来看一段独白:
“我喜欢吃苹果,
你满心欢喜的送我一大筐梨
我不爱吃,你觉得很委屈
因为那是你喜欢吃的梨
你不舍得吃,留给我吃
你以为我一定会感动
我很想感动
可是我真的喜欢的是苹果
后来你想送我苹果
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觉得晚一点,没关系
然后找了橙子、香蕉等等来代替
可是我喜欢的还是苹果啊
你不懂
那种我觉得你不懂我的心情
也许我也不懂你吧
才会那么在意你给的是不是苹果
我只知道
我喜欢吃苹果,你给我梨”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这样,有时候拼了命的把你觉得最好的给到孩子,可这些并不是他渴求的,需要的。我们总是用自己以为最好的方式,用力去爱着孩子,孩子没有回应,你会伤心,如果回应的不是你希望的,那就更有无穷的挫败感,抱怨声声。其实,都是因为,我们太在乎自己的爱,却忽视了孩子的需求。
我们习惯性总是从孩子身上去找原因,他们为什么不听话?他们为什么不学习?我为什么总是要和自己对着干?不断地去问他们为什么。其实我们应该好好问问自己,从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看看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活的好不好?你活好了你就状态好了,别人喜欢你想要成为你的样子,那时候你觉得你的孩子如果想要和你在一起,想要成为你的样子,你还需要花力气去教他们,我相信不需要怎么教,这个孩子就会变得很好,但如果你活得不好,别人都不喜欢你,别人都不想成为你的样子 如果说你的孩子也认为你身上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你不是他的榜样,他不想和你在一起,也并不想成为你的样子,你觉得你教他有用吗?能够起到效果吗?核心是你自己得活好,自己得在不断的成长,得想办法去成为他的一个榜样,所以我们出去寻找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是没用,我觉得那些都是辅助而已,我们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要首先改好自己。
我们常常说孩子依赖父母,但有的时候父母也很依赖孩子,寄希望于以后我的孩子成才了,我就无所求了。其实父母和孩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要求,全部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因为这样相当于你自己已经放弃了,却要孩子来背负你的生活压力,成长压力,孩子等于在为你而过生活,在为你去实现梦想。所以要是我们活不好的话,我们就很很难有方法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所有人都会认为父母的爱是很伟大的,为了孩子愿意无条件的付出一切,为了孩子愿意倾尽所有。事实上,我们真的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伟大,很多时候我们的我们给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爱。什么叫做有条件的爱呢?如果你在心中对孩子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期待,比如必须成绩优异,必须多才多艺,必须考上很好的大学等等,并想方设法让孩子成为你所期待的样子,只有当孩子达到你的标准时,你才会表示认可,否则你就会对他感到失望,甚至是觉得很没有面子。这个时候,你对孩子的爱就是有条件的爱。
那么,无条件的爱是怎样的呢?无条件的爱意味着,不管孩子是怎样,是否满足那些所谓的“优秀”的标准,你都爱他,而且不论他做出怎样的决定,你都会选择支持和认可,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身上。你当然也希望孩子上进,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但是你不会强迫孩子,而是会选择用启发、引导、鼓励,甚至是以身作则的方式,去激发孩子出的好奇心和上进心,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学习和成长。
记住,育儿先育己,与其为孩子,学会在婚姻里隐忍,不妨解脱自己,也解脱孩子;
与其为孩子的成绩殚精竭虑,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身上押注,倾注全部了心血,而放弃了自我成长和追求。
与其逼孩子看书,监督孩子写作业,不妨先逼自己一把,以身作则,用环境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