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是我丈母娘61岁的生日,这不,老婆带着她和小孩去了福州游玩,我想这个生日对她而言定是难忘的。因为平日里过生,顶多就是在家或去外面摆上一桌,再整上个小蛋糕戴上个生日帽吹几根蜡烛,最后伴着许愿正式开吃庆祝。
我因为节前来到物业上班,这次就没法和老婆孩子一块成行,如此也直接成人之美,让丈母娘作为备选搭上了节日出行的列车。四家人齐聚福州,也都是平日里常聚的好朋友,每家的孩子岁数相仿,玩起来就特别省心,只要派上两个爸爸盯着,女士们就可以坐在一旁闲聊人生或是五排开黑了。
我丈母娘是农户出生,作为家中的长女,自然需要帮父母打点田里的农活,以及分担照顾弟妹的日常。70年代末读完初中,她就没有选择再往上深造,想来也许和家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有一定关系。丈母娘的文科成绩在初中还算出挑,如果能坚持到高中赶上时代对文化进步的召唤,配上她外善的性格,定能有一番作为。
后来结合各方面因素,丈母娘没有将书本继续啃下去,回到当时的农村老宅,认识了我的丈人,两个人住得不远,也就是隔河相望的咫尺。自此,丈母娘随政策和大流,被分配到了杨浦区定海桥旁的国棉十七厂,干起了纺织工。现在这个棉纺厂早已人去楼空,摇身一变成了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临近80年代末,我老婆出生了。丈人趁着年轻外出跑运输工作,想来家中的大小活都被丈母娘和老人给带掉了。没过几年,她们所在的村宅被浦东新区政府征收,拆迁还新到了金桥地区。
我家的拆迁也差不多在此时同步进行,都说拆迁能发财,但在九十年代初那几年,是分不到几套房的。像家里的农田、井口、养鸡棚等非住人的区域,就划不进补偿的面积中。
我丈母娘常说拆迁得早不划算,那会也确实是没赶上好时候,不如之后的动迁户,少则两三套,多则六七套,所以哪,有时候命运也是和当下的政策相互关联的。
不过这事要换个角度来看,可能心情也会变得晴朗起来,譬如说虽然家族没有靠动迁这一项发家致富,但她们的后代,也就是我和老婆能顶住压力和摆正心态,靠自己努力和勤劳去积累财富,大富大贵不曾想,平平安安便安然。
待外孙女出生,丈母娘便停掉了手头的零工,一门心思照顾着我们平日里的起居饮食,事无巨细任劳任怨。从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看出孩子的修养,正是她引导我老婆成为了情绪稳定、善良随和又充满韧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