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6号方-手抖兼心颤憟

导读:倪海厦,中医大家,在美国行医20余年,著有《人纪》《天纪》,其中《天纪》一书被瑞安市图书馆收藏,中医论文英译本被美国医科大学列为教科书。(资料来自网络)中医不缺能人之思想,应学会融会贯通,为自己所用。今天一起来学习汉唐6号方,针对,手抖兼心颤憟,倪师称之为中医九种心痛病之一。

轻微的手颤动,一激动就手颤,筷子都夹不住了,更不用说写字。

倪师说,这种原因来自心脏,心主心主双手的循环,一旦心脏的压缩力稍有不平衡,平时没有感觉,但手一出力就发生。

那么如何去调整心脏的压缩力,是一门学问。在人体最初受孕的时期,是一团筋膜,也就是肝脏,经过三星期后,心脏器官开始出现,因此在怀孕第三周以后,即可听到心音,西医据此而认定人体最初的器官是心脏,这是不对 的,真正的人体形成,最早是水,也就是肾脏的水形,进而产生肝脏,第三周以后,心脏才出现,接着就是脾脏、肺脏等。

因此,中医配合一些强化肝脏动能的药,间接来刺激心脏的压力,避免直接使用心脏的药(温热药,如干姜、附子),以免过于刺激心脏。反而加速不必要的血液循环。

在《伤寒论》中对急性心脏病,心阳不足,用以桂枝甘草汤,顿服,不是三服,直接服,桂枝升肝,甘草护中土,就两味药,就是从肝治心,并不是直接用四逆。如果用四逆,则人必定来说,姜附下肚,人即立毙。

缓性的寒邪比较重的,仲圣在《金匮》中附子乌头也用,并且用丸药,丸者缓治。

在人体阳气比较足的时候,用化瘀药会显效,若阳气不足,用化瘀药不但不会化瘀,反消阳气,使身体阳气更不足,堵塞得更厉害。

心脏病的治疗,一定要注意从厥阴、太阴治疗。在缓症时,用丸药可以用到这些热药,丸药中生附子、生乌头都可用,但要掌握剂量,一定要忌用凉药,同时更要注意忌用温药,不然痰就会越积越厚,直至心脏各种病的发生,就会烧在心里面,一定要特别注意。

主要成份︰半夏、桂枝、黄连、白朮等。

按:桂枝升肝气,黄连清心火,治湿热痰,半夏燥湿化痰,白术温中土,化湿。心为君火,易生痰,心阳不足慎用温药,寒痰重时缓加姜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