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惊讶,也别用成人头脑展开联想,它确是一个人名,即便你已经看出,它是一个外号。在曾经那个班里,这已经取代了他原来的名字。除了老师,几乎人人都如此称呼他,即使是羞涩矜持的女生。到后来,好多人甚至都不叫他“射仔”了,而直接简化为“射”。
高二时,全级文理分班,跟绝大部分的中国高中文科班一样,那个班一眼望去女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为数不多的雄性面孔要么耷拉在教室的最后面角落,要么被毫不突兀的湮没在女生的海洋中。
我是耷拉在后面角落里的那一波中间的,在闷热的教室里度过一个星期左右,我跟同桌发现,坐在我们前面不远处的那个家伙每次跟人说话的时候都离不开三个字:“你个射”,这是一句地方话,那个市二中跟一般的县级中学单一的本县学生构成不同,全市七八个县的学生汇集在这里,虽然相对面积在现在看来不大,但确实有些许地域上的差异,这其中就包括口音和一些地方话。时至今日,我穷尽大脑也没有弄明白他不离口的“射”究竟是何意思,或许真的没任何意思只是一个口头助语吧,这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同桌继之前在高一把全班相当一部分男生包括班主任都冠上“麻子”的外号后,这次顺理成章的逮住这句口头禅,于是,“射仔”应运而生,从此响彻全班。
随着时间的推移,跟射仔也慢慢熟络起来,跟我一样,这是个十足的乡村男孩,天然的缺乏城市孩子的精灵气,看上去有些滑稽的憨实,笑起来也极其不自然,那种不自然不是刻意人为,我相信这或许是中国乡村背景的无形真实写照,这些孩子在家乡跟玩伴玩儿各种游戏或者恶作剧的时候我相信笑得无比天真自然和开怀,但当他们初次离家到另外的地方特别是城市跟人交往的时候,总是那么腼腆,扭捏,甚至用这些词语都不准确。与此同时,他们都心怀抱负,揣着各种各样的理想离家求学,而且相聚在这里的这一波孩子,都是乡村里学习成绩好的,而那些成绩差一点的玩伴们,可能很多已经去了更远的地方,开始真正的人生征途。射仔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而这其中又有着一种可以说是必然的逻辑。
在我记忆里,像我们这一类乡野孩子,生长芜杂,能认识几个字且能把书念得还凑合,几乎就是靠传说中的天资,完全没有“规划”“计划”这些词语,而且这样的状态在我身上更体现得淋漓。经过几次自动调换座位,他也坐在了最后面,我的旁边,相隔一条短短的走道,这使得我不经意就可以看到他更多的东西。慢慢我发现,射仔跟我们粗放的过完每一天不同,他有着他的成长逻辑,很多事情他都有计划且写下来,这在当时我看来完全是另外一个星球的物种,他就是一直这么干的,不仅计划性强,而且执行力远高我们数个等量级,他也几乎不迟到早退,当我迈着半死不活的脚步卡着铃声走进教室的时候,他早已正襟危坐沉浸在他的计划里,当我上课睡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凝神听课,极少时间也会闭着眼睛不停的点头(画面太过经典传神),有时候扛不住了,他竟然自己站起来打起精神继续听课,这在当时我看来完全是反人类行为,你要知道在课堂上睡觉即使到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那种身体精力都处于透支的年代里,顺着疲弊的身体想休眠的状态打个盹,人生几多美好,他却像打了鸡血一样,逆流而行,他就是这么干的,,,
渐渐我也发现,他几乎不讲脏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都会不自觉的抖几个不雅词,但你却很难听到从他嘴里飘出来,总之,他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我们的一些差异,后来不知怎么的,很多人的笑声都来源于他,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有人发笑,以及有人逗他,他都是有点按照现在话来说很逗逼的回应,慢慢的,他好像成为了很多人的开心果,在此过程中,他看起来也爽朗了许多,从一本正经界开始有点转移到逗逼界,他的很多表情,动作都是大家欢笑的原材料,而那时同学们像素低劣的手机记录下他很多可成为经典的瞬间,至今看来也忍不住捧腹大笑,是的,那时的他在逗逼界如鱼得水。
可能也正是因为此,他跟每一个同学几乎都能搭上几句,他好像喜欢上了这样,诚然,他干得很好,每天都欢欢闹闹,但是,他的网络昵称一直叫“独孤野人”,一直到我写这些的时候都是,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一直内心保持着那份先天的清高,在迎合大众的同时内心的某个角落依然孤寂如野,在这样的过程中,接着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
有一天他拿了两张纸,让全班每个人逐次在上面写下对他的看法评价或者不足等等,我写的是大概意思是“从你干这个事情本身就可以看出埋在你骨子里的自卑”,我相信他应该记住那句话了吧,毕竟不是一句美好的恭维话,甚至有些刻薄。
我没有跟他有过很深入的交谈,他也没有向我吐露过心声,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很好的朋友,尽管他的很多举动在我眼里几乎就是度量衡(奇怪邪门儿的是我却没有效仿一点点),但我同时发现我跟他还有一些最里层的差异,他喜欢看书学习,而且课本或者与此相关的资料占据绝对主角,而我,也是喜欢看书,但课外书籍是绝对主角,这个习惯从小学就已定型,我真的很讨厌课本书,记得有次星期天我在学校那个小树林的石桌子上摊开厚厚的《南方周末》看,他刚好也到那儿去看书,结果从书包里掏出一摞各种资料,我当时就吓跑了,,,
如果以上是我有些刻意的在描绘我们的不同,其实更多的日常融合还是很自然的,在那个荷尔蒙迸发又压抑的年代里,我们一起吃饭,甚至谈谈班上某个女生的八卦,如果没有牵涉到他,他跟我们一样在旁边是不是的添油鼓动,如果哪天我们拿他跟一个我们想象的女主角开涮,他马上语无伦次面色刷刷变红,,,那时候的日子就是这样纷繁无厘头。
毕业前夕,他逐个记下每个人的qq建了个群,跟很多的班级群一样,刚建以及大家分开伊始一段时间很活跃,慢慢的,少有人再发言,而每次打破静默的几乎也都是他,最踊跃的自然也非他莫属,就在我写这些的时候,他也在群里讪讪发了两句,这次好像却没人回应,这是趋势,岁月的趋势。
高考后他考得不好,补习了一年后还可以,上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前几天,我看到他在q上说他去了北方工作,离首都不远处一个我没听过的地方。是的,我们已经很久没联系了,平常的一些消息也是通过各种sns而间接得知,其他时候很少有直接的交流。
去年冬天,他为了找到他所看中的工作,一直流连于南京,上海,宁波,杭州等地,来回的高铁车票摞起来好厚一叠。我在宁波见过他一次,在上海也一起待过一天,那是上海国际马拉松,我跟另外三个高中同学都参加了,而那天他依然去面试。今年春天,他还是没有确定好工作,依然往返江浙沪,三月份一个同学从上海复旦骑行到杭州,我去下沙大学城终点接应跟他们玩,遗憾的是射仔却刚刚离开,踏上下一站的征途。
在史上最难就业年这样的大背景下,心气很高的射仔依然保持着他那份我知道是发自心底的孤傲,依然不将就。我很喜欢他这一点,虽然过程艰辛煎熬且不可避免,我知道,这对他都是财富,他会健康的挺过去,祝福他。
射仔和“射仔们”要在这个资源被极度垄断瓜分的时代里改变跟父辈们不一样的命运,时间漫长而艰辛,但即使这样,射仔没有选择回家考公务员,这个说起来我真心有些惊讶,他没有我那般愤世嫉俗,曾经甚至为了入党无比踊跃,我在当时就发自心底鄙视了他一把,那次我看到班上很多同学都积极参与这个事情,心里无比灰暗,,,而现如今,他选择了远离丑恶而可能会很舒服的权力角斗场,我真心感慨和感动,我相信他在遥远异乡依然会发光发亮,他有这个能力,深深的祝福他。
射仔,一个外号,千万个当下中国青年的缩影,在这个号称大国的国家里,步履蹒跚又坚定的寻找着自己方向和价值,祈望这些勤劳努力的青年,都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