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间,你谁也不欠

有人说:一个人要爱别人 ,他自己肯定拥有很多爱。因为只有自己内心的丰盈,才可以学会分享。爱也如此。一个人没有享受过被爱的滋味,怎么学会会爱其他人?其实不尽然,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他四岁母逝,不久父亲带着亲二哥回了老家,抛下懵懂的他和同母异父的大哥一起生活。而大哥和他相差十岁还多,虽有爷爷帮忙照顾,但其中凄凉无法言说,可是父亲在世时从没有对人讲过。

父亲十七岁时,入赘我家。作为那个年代的独女,母亲从小就娇生惯养,而且聪慧强势。她虽然比父亲小三岁,但是懦弱、无能的父亲一直是被捏在手心的那个。在家里,父亲更像一个没有工资的长工。而老板就是母亲,我和弟弟就是小老板,爷爷奶奶就是董事长。

懂事后,我时常心中埋怨父亲

。为什么人家都是父强母慈,而我经年面对的是泼辣的母亲、软弱无能的父亲?贫穷的生活还好应对,而农村那些对贫苦无依的入赘家庭的白眼以及明里暗里的挤兑和欺压,无时无刻的提醒我的屈辱根源就是有一个遇大事总是藏在母亲的背后,遇见村里大人小孩只会憨笑的无用父亲。

虽然童年时,我也曾趴在他不宽厚脊背,遥望满天繁星时,不知不觉间酣然入梦;也曾和小伙伴在田埂嬉闹时,突然看见汗水糊满黝黑脸庞的父亲,他拨开玉米杆,从背后沉重的背篓里掏出一大把甜玉米杆塞进我手里;也曾在初中一次放学途中,遇见用自己攒了好长时间的私房钱,瞒着母亲偷偷给我买了一双白球鞋的父亲;也曾想起已经成家的我,睡的昏天暗地的时候,很不情愿的起来去地里干婆婆吩咐拔草的活,而父亲却偷偷利用午休时间,从家里步行七八里,已经替我干完了活……不管我愿不愿意记得,从我的童年到他去世,他都努力在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虽然他的人生中根本就没有童年和少年,也没有尝过父母之爱。他的人生只有千疮百孔的成年,狼败不堪的老年,虽然拼劲全力,也没有给儿女一个富足的生活,但作为卑微的父亲,他不欠他们。

年轻时的我,因为虚荣因为自卑,也许还有自己的失败,把所有自己的不堪,都归结为父亲的原因。现在一想起,就泪雨倾盆,自己也不知是内疚还是心疼。

父亲在家年轻时讨好母亲,老年讨好儿女,在外讨好别人。他不敢得罪一个人,不管是大人小孩,还是妻儿亲人。他一生活的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直到迟暮之年,自己决定自己生死,反而让自己生活来了反转。记得小时候一次在地里干完活,因为架子车拉的东西不多,我和弟弟想玩一玩,就催促父母亲骑车先回去。于是看到了记忆中为数不多的画面:高大的母亲很飒的跨上自行车,父亲笑眯眯的犹如小媳妇一般,飞快的跳上车后座,然后看见他们飞一般远去了,恍惚看见父亲回头傻笑着望向我们,好像一只撒欢的小狗,因为母亲牵了他脖子的狗绳,他就快乐的忘乎所以了。而自从他六十五岁那年秋天的决然,从医院回来之后,气愤恼怒至极的母亲好像心境有了变化。不再是一味的呵斥父亲,竟然有了一丝讨好。不注意是不易发现的,因为她说话的语气还是大声不耐烦的,只是偷偷丢弃了不屑。可能一个人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时,突然有了意象不到的结果,人对自己没有看透的人,没有料到的结果总是心怀忐忑的。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我心中期望的结果。因为父母不合一直是我心中的一根刺。虽然心中知道,让一只狐狸和一头牛做朋友,只有寓言故事中才有。和谁对谁错无关,因为它们物种不同。即使牛毕生的希望就是这个结果。

之后的父亲过了生命中最幸福的五年。想吃什么就说给母亲或者我们,也和周围的邻居说笑,还在阳台养了十几盆不值钱的花。好像真的从他的童年成功跨到了老年,但也是一个有赤子之心的小老头。

从前我总是自怨自艾,从懂事到离开成年,父母失败的婚姻犹如魔咒一般黏着我。每当精神危机之时,就抱怨,最后都让父亲背锅。因为聪明的母亲也是受害者,而愚镥的父亲就是唯一一个背锅的,因为这人间自来就是弱者不配拥有幸福。

其实,父亲可能欠母亲的,欠其他人的,唯独不欠我们儿女的。这人间,只有我欠他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