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中旬开始转移券商。少了半个月的统计数据。刚才东财统计了半年数据。大体看了下。有几个数据还是超出预期。
第一个就是操作次数达到了322次。平摊到交易日就是322/120=2.68次。问腾讯元宝这样的次数算一个什么程度:
配合自己的体会感受,无疑这样的操作频次影响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比如生活变得单一乏味。少很多生活中的乐趣,到了要刻意找寻的地步。
应该找本幸福生活的书去看看治疗一下,或许会有用。
另外一个就是收益率,这个没有超预期,因为一直都在有意无意的跟踪测算。半年下来显示9点几的收益率,然后叠加新券商的收益,应该到了十个点。十个点去计算,如果单纯从收益率去看,自然是美好的。但再叠加操作次数,则就显出一些问题。是值得与不值得的问题。
短期看似乎是值得的。长期看应该是错误的。
这无疑反映出当下着急的心态。
财不入急门,但真的又是很难不着急。自己对于工作的选择。让投资的道路就多少要着急一些。
再来一次简单的去梳理,投资要去学习,所以在工作上就要取舍。而我取舍的应该更激进了一些。直接取舍到不愿呆在工作圈子里的程度。
昨日与小薇姐聊对于自身生活的妥协与委曲求全。被小薇姐的任性所折服。又觉着自己这样仍然在工作里妥协着,就还是伤感。
自己的孩子以后不会妥协,不会委曲求全。当然是要在不触碰底线的基础上。可自己的任性也不想就此完全的变成问去求全与妥协。
如此下结论,其实也是有一棒子把工作这类东西都当成了一种坏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只不过更喜欢任性罢了。而生出的伤感,是因为任性因为所在圈子的缘故,而变的越来越委曲求全。
或许如此一味的寻求任性,本身就不是成熟的人。任性的反义词可不就是成熟?
知道自己内心渴望自由的火苗仍然烈烈燃烧。
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自己,就是一个人在一个圈子里绕来绕去的,就不愿戳破那一层。总是走到边缘再退回来,想一下,然后复又去。
当下就是这样的状态了。
写到这,自我批评下那些忍不住的欲望。记住延迟满足。记住这个世界有着自己太多不需要的东西。去尽快搞明白自己究竟喜欢的自由是不是某种泡沫?某种新鲜的体验?。还是在拿自由当懒散的挡箭牌?
实在不可知,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