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01
昨天做了一个决定,今天做了这个尝试,我在微信推送了一期几乎没有多少文字、不输出任何价值的推送。显然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意义的,但是我们为它想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设计了一张有趣的封面,并且贡献了一些美丽而具有风格的图片。
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分享,询问大家的评价,有一个朋友回复我:
“不错,现在各种公众号内容一堆加一堆,这篇有意思,挺有白衬衫的质感。”
这个朋友是我的中学同桌,一个白净的女孩,因为家境并不富裕,衣服都是最简单的样式,最多的就是白衬衫。那个时候,非主流文化占据校园市场,女孩子头上的发夹都恨不得铺满七色,所以总有人在背后小声嘲笑她的老土。而现在,白衬衫跻身潮流的前端,同学聚会时她自己喜欢打趣,说当年的她是时尚杂志主编的朋友。
白衬衫是真的流行起来了,不再是就业面试后就压箱底儿的职业装,而成为衣柜里百搭的基本款。这种简单风格(更性感一点的类似于性冷淡风格)的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许多品牌追求一种自然而然的设计理念,它们的商品能看到原始材料的模样和质感,保留了麻布的细小球结和木头的结实纹路——简单并不是一种无意义,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正是它不加修饰的真实和包容,能够带给人们最原始的安全感。
<br />
02
这是个信息冗杂、有多种选择的时代,4.7英寸的屏幕装得下5亿平方公里的世界。每天聊天的人有10来个(有些工作的需求甚至有上百个),被推送的新闻几十条,随手打开朋友圈,便是满屏的通知和推荐。常常放下手机不到一个小时,就忘了刚刚在哪个APP看到了什么,给谁点了个赞。越来越多的人诟病这种生活方式,但又无法从中脱离。我们依旧“濒死”在加班结束的夜路上,然后窝进家里的沙发,吃着外卖,看几集无关痛痒的影视剧。
几年前,我去北京,认识了Jane,她是我见过把生活过的最精致的姑娘。每天早起跑步、下班后做饭、遛狗、阅读;她的手机只安装必要的APP,并且常常处于静音状态放在包里;她不关注韩星、综艺,偶尔去电影院看一两场电影。她说:“感觉我生活大部分时间除了工作的,都在享受独处了。也许独处的时间更久,反正我从来不加班。”
我听完,傻愣着问了一句:“你从不加班。你老板不会开了你么?”
她挑一挑眉:“生活是我自己的,我只在工作时间范围内认真做我该做的事情,当然我会把事情做得很漂亮,就这么简单而已。”
“那你每天这样不觉得无聊么?”
“为什么会无聊呢,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陪Andy(她养的金毛)玩,还要运动、看书,每天我做完全部的事情都已经11点啦。”
我默默想到自己房间里扔在各个角落的脏衣服,阳台上总是忘记浇水而秧着的山茶,仅有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也都贡献给了刷微博和看韩剧,一拿起手机就是一小时以上。顿感空虚。
原来我们只不过是在做更无聊的事情,以为吸收各种复杂的信息填充自己的大脑,就好像能够填满自己的空虚。
必须承认,我十分喜欢Jane的生活状态。人对简单有一种本能的向往,这种向往并不被我们所重视,就像我们不会在意牙齿的咀嚼、瞳孔的转动,因为那是身体里不断消磨又成长的自然状态。但当你的身边真的出现这样一个人,将生活抽丝剥茧,按自己最简单的本心意愿活着,你的羡慕,足以让你产生抛弃一切繁华冲入桃源的冲动。回武汉后,我依旧每天加班到很晚,但我开始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份食物,细心照料每一棵花草,在想拿起手机的时候提醒自己克制,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生活里最简单而平常的部分,竟然也会觉得十分有趣。
<br />
03
后来,朋友圈里疯转了一篇关于“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的文章,这个人就是《生活日帖》的主编松浦弥太郎,他的生活方式与Jane像极了,一周买一次花,两周剪一次头发,清晨5点跑步,下午5点半结束工作,晚上7点和家人一起用餐。他将他的简单生活理念融入他的杂志,并让这本杂志的运作重获新生。很多人在文章下留言道:“如果老板让加班你难道不加班么,还想不想拿绩效奖金了”,还有一些人诚恳的坦言:“无比向往这样的简单生活,然而现实是负荷太多。”和几年前我说的话何其相似。
你看,生活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的各种顾忌与欲望。我们其实可以舍弃掉一些对这个世界不尽的贪嗔痴念,屏蔽掉一些来自于狭小屏幕上无关信息的干扰,在我们能够选择阅读、静思、陪伴、交谈的时候,不再拿起手机刷微博、刷朋友圈、刷头条,刷一切可刷新之处。
我们值得做一点改变,偶尔追求一些无用和无意义,浪费一些时间的宝贵,慢慢品味一个亲吻,享受一段独处的沉默,只为自己内心的欢喜。也许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格纹、牛仔、碎花、蕾丝都为人所爱,而白衬衫逐渐成为一种经久不衰;就像生活全部的选择里,只有简单存在更久。再多的热闹、繁复与精彩,都抵不过最简单的本心。如果今天走在路上,看见穿白衬衫的女孩,我想大概没有人会在背后嘲笑她的老土,一定会有很多人微笑着默默赞一句:“恩,我喜欢那件白衬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