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完昨天的那篇文章以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格外轻松,我终于知道加在我身上厚重的“湿气”是什么呢?那就是让我负重前行的内疚。
我想到自己这一生都想做的事情,还是想穿一次学士服,去我自己想去的学校学习我喜欢的专业。总有那么一天,我会不顾所有世俗的眼光和羁绊,勇敢前行。
其实比起这个,我还有一个致命的议题,那就是沟通。
别人总是不会相信,满面春风,笑容可掬的我竟然会不会沟通。
我总是喜欢讨好别人,不敢护卫自己的界限,不会拒绝,害怕别人生气。在我的字典里,就是两种,非黑即白,非左即右,非A即B。我没有中间,更不懂中庸,也因为如此我没有平常心。因为在我的成长经历里面,考学也好,做任何事情,我只有成功,不能失败,失败就意味着深渊。因为我没有第二次机会,我自己不允许,我也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允许。
初三那年第一次考试连二中都没有上,我告诉母亲复读没多少学费的时候,妈妈同意了。我知道她的同意什么都不意味着,只意味着这花不了多少钱。第二年我以为自己又没有考上的时候,我记得那天的雨特别大,父亲悠闲的喝着酒,语无伦次,母亲事不关己,哼着小曲要去打牌。没有人懂我的悲伤,没有人告诉我这惶恐的日子里,我该如何安置我的无助和焦虑。我掩藏着我的情绪看看母亲,母亲说听你爸的。我爸拿着我复读时写的保证书,一字一句的读给我听,非鄂高不上的,你现在连一中都没考上。
我感到无比羞耻,也特别沮丧,是我自己没本事。父亲得意的笑着,好像在告诉自己,也想在告诉我,是你自己不行的,可别想再要我为你付出半点。我就像掉进深渊一般,没有人看见我的存在,没有人可以给我支持和依赖。
当年复读,父亲硬是要我签了那份保证书才得以生效,当时我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可有时看到那份保证书,就像一个铁锤压在我身上。当我在学校,和所有同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玩耍,暗暗喜欢小男生,晚上自习熬夜聊天的时候,我就会内疚,我怎么可以?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我没有资格这样做,我还有自己的目标。
我总是一边反叛,一边自我否定,一边自责。
终究在日复一日中,形成了这样的人格。
老公就比我幸运一些,他读了5年的高三,因为有婆婆的支持,他可以心无旁骛的读书,因为是受到支持的,他没有心理负担的前行,而我不同。
很久以前,我爸说过,我的两个孩子要是想念书,初三,高三我都会给他一次复读机会。
高三那年,在浑浑噩噩中,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想着退学。
我听到隔桌的女孩子,担心学文化分没机会考上好点的大学,他去到职高学习。我当时很震惊,原来通往光明的路,不只有一条,1+1也不一定等于2.
我想尝试,可是我自知家里贫困,父母关系贫瘠,我是没有出路的,我没有努力就放弃了一切。
大学时,我见到了高中的同学,在我隔壁的二本大学上学,原来高三毕业以后,她去了职高学习,后来高考也考上了二本,那时我的成绩可比她好太多了。
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贫穷给我设限,父母给我设限,一切都在被设限。
后来我才知道我姨父的姐姐,姐夫就是职高的老师,当时我父母若为我多操心一点,多听到我的心声,多看到我的感受多一点,也不至于让我一生留下遗憾。
他们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埋头干活,一个埋头打牌。不知自己通往何处,也不知自己子女的未来要通往何处。
至此我一生缺失存在感,缺失爱,缺失被人托举的力量。
我想作为父母,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一定要会托举自己的孩子,牺牲自己也要成就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