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后,一家人围着餐桌吃饭。快吃完时,媳妇说:“咱们,一会去赵王城遗址公园吧?”
经她一提,我立马想起,去年有一次开车自赵王城遗址公园南门前经过的情景。当时,我们订好了票,开车正要去太行五指山玩,在南环路上经过一处公园门口。隔着车窗,我望见公园的大门高大雄伟、古香古色,门口停着数辆轿车和一堆电车。我正开着车,不敢大意,扭头对坐在后排的媳妇说:“你看,那是啥公园?”她摇下车窗,用手机抓拍了张照片,低头看了会后跟我说:“是赵王城遗址公园。”就这样,我们才知道,原来在邯郸还有这么一处公园。
我还在回想上次从公园门口的经过,女儿喝了口牛奶,好奇地问道:“去啥公园?”
“赵王城遗址公园。”媳妇重复了一遍。
“有啥好看的?”女儿无趣地问。
“了解下邯郸三千年的建城史。你马上三年级,了解些历史知识,不然对课本上的东西贯通不起来。”媳妇说着,拿起手机输入些什么,一会后说:“百度地图上显示,开车过去十多分钟就到。”
“领导都发话了,那咱今天就去赵王城遗址公园。”反正我今天没安排,附和道。
一听到学习俩字,女儿嚷嚷着:“我不去!我不去!”
“那我跟你爸去,你自己在家吧。”媳妇吓唬她。
一听说让她自己在家,女儿止住哭闹,最后撇着嘴说:“那我也去吧。”
——
从书房里找了个帆布单肩挎包,往里边装了点零食和水果,我们就开车出发了。
我在前边开车,媳妇坐后排,读着手机上关于这座公园的介绍:“赵王城,是战国时期赵王的宫城所在地。位于邯郸市区西南郊,是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由西城、东城和北城三座相连的小城组成,呈品字形。总面积约为512万平方米,相当于近7个故宫的面积。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啊,这么大?比故宫还大!”女儿听了媳妇刚才的介绍,感叹道。
媳妇停顿了一下,“嗯”了一声后继续念:“公园面积较大,建议穿舒适的运动鞋前往…”在媳妇的朗读声中,我们的车子已经驶入了公园西边的停车场。
一入公园的大门,迎面是巨幅的石刻《赵都赋》,署名刘劭。我不认得“劭”字,刚开始以为按照左边的“召”字偏旁应该念“zhao”字,可用手机输入法竟敲不出这个字,才确定了它不念“zhao”。我在浏览器中,输入“赵都赋”三个字,根据作品名查到了作者名,也就根据字查到了读音,原来念shao。
这个刘劭,邯郸广平人。自幼通览群书,精通儒家经典。汉献帝时入仕,刚开始做广平吏,后来做到陈留太守,受爵“关内侯”。晚年执经讲学,著述丰富,著有《赵都赋》《许都赋》《洛都赋》等。整个《赵都赋》,磕磕绊绊勉强看完,原来描写的是当年赵王城的盛况。
绕过石刻的《赵都赋》,后边是一条158米长的石刻浮雕历史卷轴。每一块浮雕上,通过图画和文字两种形式,讲述了自(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元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始,至(前228年)赵王迁八年为秦国所占时止。发生在邯郸这座赵国古城的精彩的故事,一共历经八代君王158年。
看完这一块块浮雕,心中不免生出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再往里走,就是赵王城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一层是出土的文物,赵王陵的车马坑。在西墙上,是自赵敬候到赵王迁,这八代君王的即位年续表。地下一层,墙上是三家分晋,到服服骑射的历史介绍,在大厅的中央,一个个玻璃器皿里陈列着在邯郸出土的瓦罐、陶器、青铜剑和青铜兽。
在环形的展厅中部,墙上的图画,讲述着几千年前发生在这里的,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当然,还有邯郸学步等典故。
来到展厅最后,墙上展示的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市甚至国家的文物工作者,对赵王陵的文物发掘和保护工作。之前我在看小说《鬼吹灯》时,书中提到过盗墓贼常用的工具洛阳铲。这时,我站在墙下,看照片上一群文物工作者在寒冬的田野上,用一根十来米长的铁棍在地上扎洞,原来这就是洛阳铲。
在一张张照片里,还有市里公安机关,配合文物工作者,深夜抓获盗墓贼的画面。我跟媳妇开玩笑:“你看,你的同伙都被抓了。赶紧去公安局自首吧,坦白从宽呀。”她给我来了句:“你啥时候被放出来的?”
——
我们相互调侃着,走出了博物馆。
坐在博物馆门口的桌椅旁,吃了点东西。休息片刻后,最后移步博物馆的东边,登上了龙台。
昔日巍峨的王城已变成断壁残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