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说,最近有个地方因中国游客的蜂拥而至变得很热火,这个地方就是但丁故居,它在欧洲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
老照片
在网上翻看网友的博文,看到的景象真的很热闹,与我去的时候完全不能比。2000年我去的时候,那里冷冷清清,根本没什么人。我一个人站在那儿,想找个拍照的人都找不到,等半天走过来一位步履瞒珊的老太太,没好意思开口,又等了好一会儿,过来一位中年男士,我用两个英文单词,picture 拍照,please 请,得来了这张照片。
昨天翻箱倒柜把这张照片找了出来,与网友的照片一对比,变化不小。墙上钉的一块指向牌没有了,箭头符号改到上面旗子上了;挂着的红色旗子当然换过不知多少次了;楼前栽培有小树的大花盆拿走了;铁栅栏也给撤了,改成前方的地锁链,形成一个小广场的样式,想必是因为来的客人越来越多,站不下的缘故。
中国热的原因
不忘初心的中国人正在重读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而在《共产党宣言》中有对但丁的评价,网友博文中多有提及,或许这就是但丁故居迎来中国热的原因吧。
这一段评价不在正文里,是在序言里,是恩格斯为意大利文版写的序言。他是这样写的:“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印象但丁
我对但丁的最初印象来自他的一句世界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直到今天还经常被引用,是那些有主见、有独立思考、不随大流的人常说的一句话。
但丁那个时候,佛罗伦萨的政治分两派,旧贵族一派,新阶层一派。但丁出身于旧贵族家庭,却站在了新阶层一边,因此受到了许多人污言秽语的辱骂,于是就有了这句名言。
对但丁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画像
大号鹰钩鼻子、眼睛突出、下巴尖尖,面貌不说丑、也算容颜冷峻的那种。一身红衣长袍打扮,头上红头巾包裹,饰以月桂花冠,给人印象颇深。
那时候没有照片,只有画像。这样的画像准吗?我觉得应该有可信度,因为这里没有美化,也没有固定模式。看过咱们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画像没?画的就像哥儿几个。
但丁的这张标准像,不是一般画家之作,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绘画大师波提切利的亲笔。这幅画与波提切利的传世之作《春》和《维纳斯的诞生》一起,收藏于这个城市的乌菲齐美术馆。
神曲
本来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的巨作《神曲》,《神曲》是他与莎士比亚、歌德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学巨匠的缘由。但找来读——说“读过”并不确切,只能算翻阅过——但丁离我们真的很远,不只是时间上700多年的远,还是东西方文化上的远,因此读起来很生涩,说白了,就是读不懂。
《神曲》有三篇,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说的是主人公被一神人领着去参观地狱、炼狱,最后去了天堂。看到的情景跟平常宣传的不一样:凡是教会判定下地狱的人都去了天堂,凡是教会判定上天堂的都下了地狱。但丁对政教合一的中世纪黑暗统治予以了无情的鞭挞,是最早有勇气颠覆教会权威的人,所以马克思、恩格斯都表扬他。
一生单相思的恋人
故居里的这幅画《但丁与贝丽特丝邂逅》,表现的是但丁18岁时遇见的、后来嫁给了别人的美丽姑娘,她是但丁一生单相思的恋人。故事的发生地,是在连接乌菲齐美术馆与皮蒂宫的著名廊桥河畔。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手持鲜花的美少女,目光直视前方径直走过——所谓邂逅,如此而已。
两个墓地
在佛罗伦萨的东南角,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方济各会教堂——圣十字教堂,旅游书上叫它为圣克罗切教堂,但丁的墓就在教堂大厅的入口处。
看到的是他深沉的思考、忧郁的眼神——不过这里只是一个衣冠冢,也就是说,这里放着的是但丁的衣服、冠帽之类的物品,而没有真身肉骨。真身肉骨的墓地,在此地以北几百公里之外的拉文纳。
但丁曾经是佛罗伦萨的六个最高行政长官之一,他的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被终身流放,最后客死他乡拉文纳。200年后,佛罗伦萨人回过神儿来,决定迎回但丁的遗骨,但为时已晚。拉文纳人巧作手脚,终使真身留下,送走的只是空棺一具。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教堂里除了但丁,还长眠着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另外还有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等。
拉文纳的但丁墓
2014年我去拉文纳的时候,不知道但丁的墓在这里,偶然路过但丁墓,突然的发现令我不知所措。喊了一嗓子,没人理我,同行的人匆匆赶路离我远去。犹豫片刻之后,只好不舍地远远望墓拍上一张,赶紧追上队伍。拉文纳是我们挤出来的景点,买了参观6个世界文化遗产的门票,一路狂奔,怕耽搁了时间赶不上邮轮,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没有遗憾,世间之事多有不完美,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 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