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了一个名词“知识焦虑”,原来我早就得了这种病。原因是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太多东西摆在面前,太多太多的东西想要学习。于是,不断的刷,不断的刷希望刷到一种看完马上能精进好多的知识。也曾留下来驻足研究,但在闲暇时又在刷的过程发现了自我感觉更好的东西,于是又去学习更先进的东西,如此循环往复。不能说一点进步没有,但进步是非常缓慢的,如同小时候学的“小猫钓鱼”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最后还是一场空。又如同“小猴子下山”一会儿掰玉米,一会儿摘西瓜,一会儿追兔子……
今天也很矛盾,总感觉一天能干的事情太有限了,要出去购物,想学一会儿英语,想练字,想健身,想读散文,想细读《好好学习》《刻意练习》这两本书,还想刷新闻,还要做家务....
唉,咋办,就是诱惑太多了,所以才如此焦虑,而且每天循环。
先记录今天学习的金句吧
1.三流的课程填鸭式教我们知识。二流的课程教我们基本技巧一流的课程,是一个行业的大佬,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见解和感悟分享给我们。
的确,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行业都有大佬,我们必须踏着大佬的脚印才能更快进步,需要我们不断反思,怎样才能很好的学习。
2.要系统学习,而不是碎片化学习。当我们掌握了一项技能的底层逻辑和规划后,我们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不断地可以练习这样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提升。
很多人都是碎片化学习,一会儿学这个,一会学那个,阅读网上公众号里的感兴趣的东西,没有精进,这样的学习是徒劳的,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就像你想学驾驶技术,开始这儿看一点相关文章,明天哪儿看一点相关文章,不经过驾校系统学习是学不会学不好的。但当你经过系统学习之后,再看这些相关文章提升就不一样了,想学任何东西必须都要有下一番苦工的心理准备。
3.有目标的学习,不要盲目学习。有一个目标管理的原则叫SMART原则,很多人用他说目标规划效果显著。
定学习计划要细致,什么学科?什么技能?什么效果?多长时间?然后将这个时间分子都每月、每周、每日的计划,并且要定时复盘做好甘特图规划。
4.输出才是真的学到
学过一个课程或者一项技能之后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盘。以文字或者语音记录或者跟他人讲解的形式进行输出。
5.学课程的时候绝对不能光听不练,或者说等我学完了再去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边学边练,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将知识点刻在脑子里形成自己的能力,只有形成逻辑和框架刻在脑子里的知识还是有用的知识。
谢谢作者的分享,看来要我要断舍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