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今天我们来讲庄子的《逍遥游》即《北冥有鱼》。
宝1:老师,那这篇文章的题目究竟是《逍遥游》还是《北冥有鱼》捏?
宝2:你瞎啊,书上写得很清楚,《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北冥又鱼是编者加的题目。
宝3:那你的意思,逍遥游就是北冥有鱼呗
宝2:这不废话嘛
师:这一看就有宝宝没有事先预习啊
宝2:老师,我预习了,只是没有注意这个注释。
师:那你现在给我解释一下,北冥有鱼的“冥”是什么意思?
宝2:“冥”通“溟”,大海。
师:文中共有几个通假字捏?
宝2:啥叫通假捏?
宝1:老师都讲八百遍了。
宝3:发音相同,字形不同,通用之字,暂借之。
宝2:啥时候通用?
宝4:先秦啊,难道是现在啊。
宝3:那具体看啥时候的文章了,先秦的文章当然是先秦了,要是秦以后捏?
宝4:老师说过,后来出现的字,就有先后了,就成古今字了。
宝2:比如捏?
宝4:我们课本上的“齐谐者,志怪者也”。这个“志”字后来写作“誌”。
宝2:哦,那这个“志”字是啥意思捏?
宝5:记录的意思
宝2:那就是作动词用了,动词后面应该是宾语,但“怪”是形容词啊
宝5: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用,指怪异之事。
宝2:那“齐谐”就应该是一本书
宝5:是的,整个句子就是个判断句。
宝2:那其名为鲲的鲲字又如何讲?
宝1:这个老师说过,这是个形声字,昆是声符,鱼是意符。
宝2:鱼咋是意符捏?
宝1:鲲是一种鱼啊。
宝2:是吗?
宝1:你是没睡醒啊,还是没听捏?
宝2:啥意思?
宝1:老师开头就问你,“北冥有鱼”的“冥”啥意思,你忘了。
宝2:北冥有鱼和鲲字有啥关系?
宝1:读傻啦?两句连起来读。
宝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宝1:明白了吗?
宝2:连起来读也就这样啊,我还是那句话,鲲和鱼有啥关系。
宝1:看来你病得不轻啊。
宝2:啥就病得不轻啊
宝1:连读三遍
宝2:读就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宝1:知道啥意思了不?
宝2: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鲲啊
宝1:那你还问鲲和鱼有啥关系?
宝2:鲲就是鱼啊
宝1:那你还问?
宝2:哎呀妈啊,我才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