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式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本书从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为对比,在各个角度来分析两种思维对人产生的影响。其中包括天赋与努力的关系,举了很多艺术家、运动员一类的例子(这一类被普遍认为和天赋关系很大)。除此之外,还从职场关系、两性关系之中分析两种思维模式带来的差距。概括来讲,成长型思维模式比固定型思维模式更容易取得成功。

形成某种思维模式的重要因素是环境的影响。许多人在夸赞和批评中长大,容易形成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即成功才能代表某一个人的能力,收到批评则是失败。通常来说这一类人很难再接收到进步的反馈。而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则十分乐于接受这些信息,他们认为这些批评和失败是他们持续进步的好机会。

一个人的思维是成长型的还是固定型的,在不同的领域来说可能是不一样的。普遍来说人们在艺术体育类的思维更加偏向固定型的。而不同的思维模式,也会让人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这个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成长型思维一定就能成功,固定型思维一定就会失败。有许多精英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断努力,最终也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因此我们只需要看清楚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别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即可。不过通常来说大部分的人都适合成长型思维。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需要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而在固定型的思维里面,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而处于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中。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知道 如何训练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一,制定可行的计划。我们不仅需要制定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计划,更加要想象到实施具体的一些细节。第二,正确的应对不会受糟糕的感觉影响。

在传授或者学习成长型思维时,也容易走入误区。第一是对于努力的称赞是否准确,或者说,不应该一昧地去称赞与夸奖;第二是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在原来的策略失效后,我们也需要找到更加合适高效的策略,这才是所谓的成长;第三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多的关注点应该是个人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思维的宽广程度。在这三个误区的人们并不会有很明显的能力的提升。

思维模式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持续改变的过程。在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过程首先需要我们接受自己的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以及一些其他的缺点。同时就是留意我们何时为何会陷入这种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之中。随后是找到与这些固定型思维模式相处的办法,放轻松些。这些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也只是让我们更加有安全感。我们可以不断改变不断克服这一种恐惧感,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最后,如果我们希望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最好可以经常提醒自己,自我反思,逐渐改变。



以下是一些文章的摘抄:

“他们不仅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反而会认为自己没有失败,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学习。”

“即使是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也能拥有这种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这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身上的标志。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他们认为风险和努力这两件事情暴露了你的不足,证明了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

"努力学习并不代表你很脆弱,而是会让你变得更加聪明。"

“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你的思维模式::你已经做好了成长的准备。 ”

“当一个群体沉迷于自己的优越感时,群体思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

“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曾写道,古波斯人采用一种类似斯隆的做法来防止群体思维的发生。每当一组人在头脑清醒时就某件事达成共识,他们之后会喝醉酒的情况下重新讨论一边。”

“你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享受付出努力的过程,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开始用虚心学习的思维考虑问题。”

“意志力不是你要么有要么没有的一样东西。意志力也需要帮助。”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也是时候开始我的自我反思了。

在读这一本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片段都有拍下来记录的冲动,有些是适合自己看,有些是适合给身边的人看。除此之外,充满庆幸与感激也是我在读这本书所强烈感受到的。我的起点并不高,但是我的父母的教育方法让我成为了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并且这个正向飞轮还在自我的不断完善。也很感谢我自己一直有在规划和反思,让我有时弯路不会走得太远。

我是一个拥有这两种思维的人。但是可能与其他人不一样,在我顺利时我更加偏向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但是在我遭遇困难的时候我更加偏向于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个和许多人的不一样,也和书中的方式不一样,这个可以说是我一直以来实践之后产生的思维模式。不得不承认,这一种思维模式还是会让我错过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因此我也需要持续地改变和学习。在顺利时更是如此。

书上很多案例都能引起我的共鸣和反思,因为这些事情我确实留意和思考过。这本书不能全信,但是就我的生活经验来说,这一本书讲得还是很不错的,有一些我没有做到的事情也值得我去反思学习。这本书也适合我往后重新阅读,去验证一些行为与思想。

如今的社会绝对是一个长期学习,终身成长,高度交叉的学科。我们需要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效率与方法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地高效地学习到更多东西。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这种年轻的学习心态,不断地保持活跃的思维,以应对飞速变化的社会,持续学习、创造价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