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姑娘,她参加了秋叶老师的个人品牌分享活动后,写出了一篇长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她先对活动进行了复盘。另外,作为参与者,她又列出了老师讲的内容要点,同时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因为做事用心,注重总结,因而得到了老师的关注。这个用心写文章输出的姑娘,叫手心妞。
还有一个男同学,他在买了萧秋水老师的微信在线课程后,反复看了六遍,然后写了一个PPT,并把其中的要点发在微博上。因此,他被推荐到了360做微信运营。进了360以后,他又策划了涨粉数高达33万的微信活动。他又对此事写了一篇文章来做总结复盘,文章的阅读量又不低。由于注重经验积累,他虽然工作时间短,但破格成为了在行行家。这个用心做PPT、写文章复盘的男同学,叫朱少锋。
这两个故事,都是我在萧秋水老师的新书《进阶》中看到的故事。看完之后,只觉得冷汗直流,内心惊呼,要是早看到她讲的这些故事就好了!线下分享活动我没少参加,线上微课我没少报,然而我什么也没有输出过,和别人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不仅如此。在这样一个知识付费的时代,“得到”、“樊登读书会”、各种线上课和线下活动,我也没少掏腰包。然而,折腾了半天,钱没少花,似乎却并没有什么卵用,日子还是那么过。对比之下,同样的事情,别人却能用心总结输出,甚至改写了生活的轨迹,而我还在原地踏步,这就是普通人和大神间的差距啊。看来,是我听课学习的姿势有重大问题。
到底什么问题呢?不妨对着萧秋水老师在《进阶》中讲到的三个故事,好好反思一下。
01你的输入,真的用心了吗?
反思一下,买了那么多课程,你都看完了么?报名了那么多活动,你都参加了么?
听课时,你是在洗漱、做饭、跑步,还是在专心学习呢?参加活动时,你又有哪次很专注,没玩手机呢?
你记笔记了?记完笔记,你复习了吗?
花钱买的线上课,你又看了几遍呢?
对照着这些问题,我扪心自问,羞愧的都不敢把答案公布于众了。光是这输入的第一步,我就被别人甩了好几条街了。
02输入之后,你用心输出了吗?
萧秋水老师在《进阶》中提到,很多人的输出,比如读一本书,参加一次课程,基本上就是记笔记,老师是怎么说的,书里是怎么讲的,原原本本的记述下来,其实并没有自己的感悟在内。所以,通常一次活动过后,她看很多人的活动总结,就如同看一个人写的,毫无新意可言。
结果,输入之后,知识还是知识,你还是你。看过的书或听过的课,像风一样,在耳边吹过,转眼就忘了。没有经过内化输出的知识,在大脑内的留存率之低可想而知。没有经过思考的总结输出,只能是无效的学习。
03输出之后,你把知识应用了吗?
光输出总结是没用的,还要应用。比如,你报名学习了演讲课,那就应该把在演讲时把学到的各种知识用起来。即使不是上台演讲,平时与人沟通时,也要把知识操练起来。
不能立刻应用的,也要考虑转换。转化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分享给他人,可以讲微课、写文章、做PPT、画思维导图,通过多种形式,来转述分享给他人。这样,既强化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还为自己赢得了好口碑。
这一步虽然费时费力,却是当初输入的初衷。如果不能把知识有效应用,那前边的功夫也就白瞎了,还不如一开始的时候就不要浪费时间金钱,安心刷淘宝买买买来的痛快呢。
最近半年,我每周日都跑去心理所,上课学习儿童心理学。平时工作忙,再加上懒,我只是听听课而已,平时根本没复习过,老师发的课件、教材、学习材料,更是半眼都没看过。然而,另外一个班的同学,却在把老师讲的知识吸收消化后,自己在网上做起来了收费咨询和收费课程。当我上完课后还一脸懵逼时,她却早就挣回学费了。这位同学,就是萧秋水老师所说的输入――输出――应用的典范啊,是我们所有同学膜拜的对象。
听课学习的感觉是美好的,缓解了你的知识焦虑,还让你产生一种自己似乎在进步的感觉,但这毕竟也只是幻觉而已。只有经过输入——输出——应用后,才能彻底告别幻觉,将知识内化,让知识产生生产力,甚至让知识变现。
生活中,只要用心,除了听课学习外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输入,都可以通过输入――输出――应用,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有一个女同学,2011年,她自费参加一个商务旅行,去了一趟台湾,参观了台塑、HTC等企业。回来后,她就写了一个总结报告,发给公司市场部,建议公司的俱乐部也举办此类活动,带客户一起去台湾参观名企。后来,公司接受了她的建议,搞了类似的活动。
她做这个事情,公司并不会额外奖励,对她长远的职业规划也并没有啥好处,因为她很快就离职了。她只是觉得应该去做,没想太多,只因总结是她的习惯。为了做好总结,整个过程中,她都特别用心的去观察和思考。
你没猜错,这个用心总结、写报告、提建议的姑娘,就是萧秋水,很多人亲切的称她为秋水老师。
当别人不管是参加线下活动,听线上课程,平时工作或外出旅行,都用心总结,输出应用时,你又做了什么呢?
先不说了,我要去复习心理学课的笔记了。
【无戒365训练营第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