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那节课,男主徐来遇见了坐在前排清新脱俗、灵动张扬的杨伊,遭遇了坐在后排大大咧咧、粗俗庸常的蔡波。
你以为这是一个男子与红玫瑰白玫瑰的故事?你错了。 在影片中,红玫瑰、白玫瑰是同一个人——杨伊。邀约徐来去画影展时她冷傲如霜,是白玫瑰的清洁与冷定,与徐来约会时她炽烈如火,如红玫瑰般明艳与娇嫩。
不可否认,他们之间是完美的校园爱情故事:在校园里相识,因为兴趣互相吸引,寻找校园里各个人迹罕至、幽暗隐秘的角落偷偷接吻,又因为前途而选择分离。这份戛然而止却又新鲜、甜美的爱情被徐来封存进叫做”回忆“的时光罐头里。
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众人再一次提起杨伊,罐头突然被岁月老人打开,唤起了徐来对杨伊的记忆。感动于徐来记忆中杨伊还是当年的模样“白衣飘飘,长发及腰”。
有人说我们青春时爱的那个人其实并不是现实中的那个人,而是我们心底所幻想的那个人。
为了弥补那一个不完整的吻的遗憾,徐来联系了杨伊,两人相约杨伊的画展。徐来在香港想方设法摆脱小舅子,带着道具铁头盔奔跑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因为找开锁大王误闯红灯区同时被两组黑社会势力追赶。
他跑过混乱、昏暗,跑过杂乱、仄逼,跑过惊吓、沮丧,跑过拼命、无力。剧中的场景和心境正如他20年来的人生之路,疲惫、混乱、窘迫。
在每一次危机得到解除,问题得到暂时解决时,在每一次他以为他马上就赶到与杨伊相约的地方时,总会有新的意外出现。
我用搜狗打字,“伊”字总不在第一行的选项里,需要连按四下“=”才会出现,而我打“伊人”却可以直接打出。
杨伊便是徐来的“伊人”,吵杂喧闹招牌林立楼房紧密的香港就是徐来的"苍苍蒹葭",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所有的奔跑不过是一场徒劳。
当20年后,徐来再一次见到杨伊,她还是那么的美好、高贵、空灵,而自己除去狼狈的外表,更让他沮丧与悲哀的是无所遁形的谢顶的光头、发福的身材、疲倦的内心、死寂的性灵。杨伊一袭高贵华丽的白裙,随后在2046房间相见时一身艳丽飘逸的红裙。20年后,她还是那白月光,还是那朱砂痣。而徐来,我想他后悔自己来了或者徐来了……
如果早一点,早到他还有头发时,又或者晚一点,晚到大家都变成了皱纹满脸嘴巴干瘪的小老头老太太,那尴尬与自卑会不会少一点?果然,如同影片片尾曲所唱“完美与完整不是一回事”……
其实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或许只有人到中年,被生活磨得耐心全无激情全无梦想全无时才能体会、醒悟。
或许只有徐来在不断的追寻奔跑至无力沮丧愤怒时,才能明白他与杨伊之间是命中注定的“一接近就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幸好,徐来和蔡波还算在可以正常生育的情况下孕育爱的结晶,没有晚一步。
当然,在故事发生之前爱的结晶早已凝结成形,只是未被发觉,如同徐来对蔡波的爱,其实也早已生了根发了芽长成了参天大树将他的人生遮蔽得严严实实,只有他自己不知道。
故事的开头已有很多暗示:杨伊会点评徐来的演讲很文艺,而蔡波只会说他说的话很酸。杨伊会问他还有没有画画,蔡波会叮嘱他记得吃药。
她们一个大雅,一个至俗:与杨伊在一起,徐来挥洒着画笔和激情;与蔡波在一起,徐来谈论着胸罩和金钱。
杨伊是艺术,蔡波是生活;
杨伊是理想,蔡波是现实;
杨伊是他青春时的梦,蔡波是他命运中的网。
徐来的“不甘心”是所有普通人的不甘心,向往着艺术,却苟且于生活;怀揣着理想,却不得不认命于现实。
徐来是幸运的,他曾追寻过艺术,命运安排他理性地止于理想并给了他擅长的事业。
虽苟且于生活认命于现实,但上天安排了一棵“菠菜”在他身边,只是糊涂的大力水手,吃了多年的“菠菜”却不知自己的力量从何而来。
所以这不是张爱玲笔下那个惨淡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大力水手和他的菠菜的力量爆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