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G20峰会在杭州开幕,一大早,吴晓波老师的早课音频,也在探讨为何选择了杭州开G20。他说没什么理由,只有因为他们选择了杭州。他谈了杭州的发展,曾经的上海后花园成为了如今的电商之都,互联网的发展给这美丽的名称带来活力,拿了全国创业指数的第一和互联网金融的第一,阿里的马云也让杭州成了最先进的移动支付城市。最后点出,杭州的G20可能会改变中国的城市格局,由北上广深,转变为北上深杭。
对于吴老师提出的这个看法,我并无多大的异议,毕竟我就生活在广州的四年里,能感觉广州正没落地走下北上广深的神坛。那像吴老师谈杭州一样。我也聊聊广州这几年黯然没落的声息。
在没来广州前,印象中还有个2010年的亚运会的身影,而2011年来广州,却发现广州少了想象中的那股朝气。
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传统的商贸和制造业,坐落在珠三角中心。自古至今广州就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各种宗教和文化在此长期共存,充分体现了广州的兼容性、融合性。广州有着商贸的血统,自然每年还要办一次广交会。
当我走在这座城市里,几个老城区,历史悠久的骑楼,颇有风味的欧式建筑,热闹非凡的商业街,比较干净的大马路,总体感觉还不错,有一种老城市的自怜。反而在比较新兴的地方,老旧拆了一些,大量的人口,乱糟糟的房屋,乱拉的线路,显得肮脏,想破旧的老集市。一种正在老去的凌乱与忧愁,住这里看似安逸,却也有停滞的苦闷。相比,同期去了趟深圳,在马路上多是在成长的高楼,城市的地铁也有紧张和压抑,不过让人感受到一座新城市的拼搏与成长。马路小巷都很干净,据朋友说是学习了香港。尽管历史沉积没那么厚实,但干净的环境很适合高新科技企业的胃口 ,也受年轻人的喜爱,城市的活力感要强于广州。
还有感受很深的,就是广州的文化活动,比起北京、上海、杭州的,质量比不上,数量更少。也许跟务实功利的商贸精神有关,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也不足,这几年文化产业也赶不上其他一些新兴城市。全国的一些知名人士或团队,开展的活动或讲座,很少来到广州。我当年很渴望参加果壳网或科学松鼠会的活动,但他们多在北京、杭州、上海举办活动,五年了,就参加了一次“人类尸体的奇妙之旅”的讲座,还有一次是姬十三来我的学校讲“创业就像混实验室”。有时,周末,特别渴望北上杭那些优质的文化活动。
当然人家不来也是有原因的,广州的文化产业,包括氛围没有其他城市那么好。 “广州的文化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还较低。”广州行政学院哲学与文化教研部专家指出,广州传统的文化产业占比较大,新兴文化产业不足,文化产业缺乏创新元素,进一步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广州文化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非常少、规模小、担保难、成本高。政府设立的各种文化基金向国有文化企业倾斜,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很难申请到专项文化资助。广州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均衡,文化企业“小、散、乱、弱”局面依然存在,缺乏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业务重合的现象比较普遍,相互之间的产业链并未有效构建。
对于高校,其实政府的投入程度还远不如深圳,搞得中山大学在全国的名气有点尴尬,华南理工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人才对这城市的留恋度也不够。而深圳,都开始在引入各地著名学府的研究生院,加之原有的高新企业,人才将给他们带来一种类似硅谷“产学合一 ”模式的兴起。
目前,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星星很多,没有月亮”。总量很大,品牌不错,譬如说喜洋洋是广州的,中国第一个在A股上市的动漫企业奥飞也在广州,但比起北京上海乃至深圳,广州缺乏特别大型的文化企业。就如动漫cg来说,广州整体偏弱,而杭州等城市的动漫产业发展得相对良好。对于深圳来说,高新科技的发展,带来更宽的发展广度,由此带来的新文化崛起,正让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目前,深圳在GDP上已经赶超了广州,深圳地位上升,广州正在被赶超,已经大势所趋。近年,杭州借电子商务,也超越广州。广州黯然憔悴时,中国的城市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广州的机会,就是改变自己,在文化与高新技术上要加强,鼓励更多企业创业,改变文化产业结构,不倚老卖老,更年轻去拥抱新世界,就算格局已变,还没法阻挡它变得丰富多彩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