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合同能源管理(EMC)实施指南

一、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1.政策支持

(1)工信部《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明确鼓励EMC模式

(2)各地出台配套实施细则

(3)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


2.企业需求

(1)设备更新资金压力

(2)技术升级需求迫切

(3)能效考核要求提高


二、EMC模式解析

1.主要合作类型

(1)节能效益分享型

(2)节能量保证型

(3)能源费用托管型


2.适用场景

(1)年能耗≥500吨标煤

(2)节能潜力≥15%

(3)具备计量条件


三、收益分配模型

1.计算公式

节能收益=(基准能耗-改造后能耗)×电价×运行时间


2.分配方式

(1)固定比例分成

(2)阶梯式分成

(3)保底+分成


四、风险防控要点

1.合同关键条款

(1)基准能耗确定方法

(2)节能量计算标准

(3)数据采集规范

(4)争议解决机制


2.技术保障措施

(1)在线监测系统

(2)第三方审核

(3)定期效果评估


五、实施流程建议

1.前期评估

(1)节能潜力诊断

(2)技术方案论证

(3)经济性分析


2.合同签订

(1)明确权责划分

(2)确定分配机制

(3)设置调整条款


3.项目管理

(1)进度控制

(2)质量监督

(3)验收标准


六、标准规范参考

1.GB/T 28750-2012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2.GB/T 31349-2014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3.地方节能政策文件


注:本指南基于行业通用实践编制,具体项目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议咨询专业节能服务机构开展项目评估和实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