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旭麓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7.3.6—3.12
【写在前面】读完《乡土中国》后,在靳老师推荐下开始读《枪炮、病菌与钢铁》,囫囵吞枣读了前三章,却怎么也读不下去了,索性停了下来,换成这本,拖拖拉拉一个周。
这大概是我读过最好的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史部分的专著了,陈旭麓先生以时间为主要线索,将1840——1919年这近六十年时间贯穿起来,描述重大事件的同时又能够着重分析其内在的联系。我特别喜欢的一点便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逻辑框架和结构,当然书的内容同样对正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我深有启发:
01
读完这本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陈先生在开篇第四章中写的一句话:每一代人都是在主观、客观的双重限制下去观察和体验世界的,因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认识。
我们都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都知道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的不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历史,要身临其境,站在古人的立场来看历史,但是我们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确很少,一来,我们不是当事人,没有确确实实存在的主观感受,二来,我们并不属于当时的时代,也不能当下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却不知这个眼中看到的历史和真正的历史有着巨大的差异。
主观和客观限制着历史人物的思维和行动,我们能做的只有,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立场来看真正的历史。
02
无论是高中的历史学习还是上学期的中国近代史学习,似乎老师们对清末新政的评价都是比较低的,认为这是一种“假”的改革,其实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然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陈旭麓先生提到清末新政中的五个主要方面:军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法制改革;奖励实业和教育改革。
其中,陈旭麓对新政中的教育改革赞赏有加,并提到晚清新政中最富积极意义而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当推教育改革,的确如此,洋务运动时期、百日维新以及新政三个阶段的教育改革逐步加深,推动着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教育事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方能培养出新的历史环境下的知识分子和杰出人物,而他们正是改变近代中国落后、贫穷现状的重要推手。而且剩余的改革从表面看来都是针对当时现状所提出的重要内容,尽管这些并没有在现实中得以真正推行,但也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清政府在种种现实的推动下不得已而作出的让步和改革,虽然他的目的仍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他们是当时的统治阶级,而国家正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管理和统治,如果他们无动于衷,甘愿接受革命派的推翻,那也不会构成复杂的中国近代社会。
03
中国近代史到底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呢?大概多数人的回答是一段被侵略、受屈辱的历史,诚然,这是历史事实,不可否认,但是我们不能老是沉浸在被侵略的历史中,无法自拔,正如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忘记过去的耻辱,既定的历史事实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是从当中吸取经验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知晓“弱国无外交”等,我们更重要的认识到,在被侵略之后发生的社会变化是中国走向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无法跳过这个步骤直接到达近代化的阶段。
我们可以说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没有人性,是不道德的,但是历史是不能以道德作为标准进行评判的,我们的近代历史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侵略和仇恨、反抗之中,我们需要看到的是面对外来侵略,国人逐步深入的认识和社会的新陈代谢,这些变化是促使中国一步步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期待有更多空闲时间后的重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