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大旱,狐仙现身拜月,三天后降下的雨改变了全村命运

狐仙祈雨

在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山村,有一年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平日里潺潺流淌的小溪干涸见底,露出了干裂的河床;肥沃的农田里,庄稼苗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农民们望着这片土地,满心都是焦虑与无奈。要知道,在这个世代以农耕为生的村子里,雨水就是庄稼的命脉,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村子后头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庙,平日里香火不算旺盛,只是偶尔有几个村民路过时,顺手插几炷香,祈求土地公公保佑庄稼丰收。可这旱灾一闹,情况就不一样了。村民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纷纷来到土地庙前,献上自家最好的祭品,有新蒸的白面馒头、色泽诱人的腊肉,甚至还有几户人家杀了家里下蛋的老母鸡,摆在供桌上。一时间,土地庙前香烟袅袅,弥漫着一种凝重而又虔诚的氛围。

村里的李大爷是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一辈子都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他小时候曾听长辈们说过,这片土地上有狐仙出没,狐仙若是修炼到一定境界,便会庇佑一方百姓。只是多年来,大家都只当这是个传说,没人真正见过狐仙。

故事就发生在李大爷十岁那年的一个月圆之夜。在当地,每逢初一、十五,村民们都有上供的习俗,这一天,土地庙前的供品格外丰盛。等大人们都睡下了,村里几个调皮的孩子便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溜出家门,打算去土地庙“偷吃贡品”。李大爷胆子最大,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当他们蹑手蹑脚地靠近土地庙时,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大气都不敢出。

那晚的月光格外明亮,如水银般洒在大地上。土地庙旁的几株老槐树,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树影斑驳地映在地上。就在这时,李大爷眼前闪过一道柔和的光,他定睛一看,只见一个身姿轻盈的小生灵站在土地庙的房顶上。它身形似猫,却比猫更加修长优雅,周身的毛发在月光下闪烁着银白的光泽,就像披着一层轻纱。它的耳朵尖尖竖起,耳朵尖上还有一小撮黑毛,显得格外灵动。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条又大又蓬松的尾巴,随着它的动作轻轻摆动,仿佛在与月光共舞。

只见它后腿直立,前爪微微抬起,作揖状朝着月亮的方向,嘴里还念念有词,虽然听不清它在说什么,但那模样,就像是在与月亮进行一场神秘的对话。它的眼睛又大又圆,闪烁着幽蓝色的光芒,那光芒中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邃,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孩子们只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突然,一向胆小的狗剩“啊”的一声叫了出来,打破了这份寂静。那只像狐仙的小生灵听到声音,迅速转头,朝着孩子们的方向看了一眼。就这一眼,让李大爷感觉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全身的血液都仿佛瞬间凝固。随后,它轻轻一跃,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小孩子心里藏不住事,第二天一大早,李大爷就迫不及待地把昨晚看到的事情告诉了爷爷。爷爷听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缓缓说道:“万物皆有灵,这是狐仙在修行呢。狐仙拜月,吸收天地精华,等它修成正果,说不定就能救咱们这一方百姓于水火之中。”

说来也神奇,就在第三天的午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干涸的土地贪婪地吮吸着这来之不易的甘霖。庄稼苗在雨水的滋润下,渐渐挺直了腰杆,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在雨中欢呼雀跃,感激这场及时雨。李大爷看着这场雨,心里坚信,这一定是狐仙显灵了。

后来,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虽然李大爷后来也见过几次狐狸,但他始终觉得,都比不上那个月圆之夜见到的那只狐仙。他常常会想起那个神秘的夜晚,想起狐仙那双幽蓝色的眼睛,以及它在月光下虔诚祈雨的模样。而这个关于狐仙祈雨的故事,也在村子里代代相传,成为了村民们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
    浪花点点波阅读 4,545评论 0 1
  • 盘点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文化。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三大传说 ①传说尧王的父亲帝喾(帝俊)共有四个王妃:姜嫄、简狄...
    海滨公园阅读 3,130评论 2 6
  • 在我们村子有很多的禁忌,一个是北岭荒弃几十年的岳飞庙,一个是后山底石幽的狐仙洞。小的时候我二伯家里有一把猎枪,在忙...
    赵泓晰阅读 8,893评论 0 7
  • 好像很多年没有这么刮过了,接二连三的沙尘天气,整个天空被霾笼罩着,日头都昏暗无光。 记忆里,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已经...
    白远之阅读 3,134评论 2 12
  • 1995年夏天,陕西安康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 那年入夏之后,就开始出现旱情。入伏以后,旱情尤为严...
    云儿读书吧阅读 4,940评论 6 22